当前位置:文坛往事
1968年作家杨朔为何看到一行粉笔字后自杀(3)
时间:2014-01-09   作者:江南   来源:未知   点击:

“经不起群众运动的考验”

杨朔一直单身,胞弟杨玉玮的女儿杨渡不满一岁时就过继给杨朔作养女。杨朔去世时,杨渡仅是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此后她跟着生父杨玉玮一直为给杨朔平反奔走。

此外,和杨朔有着很深感情的外甥女韩毓丽也一直感到内心不安。多年后,在朋友帮助下,韩毓丽得到了杨朔的病历。下面是她的摘录:

1968年5月3日,低烧37.8℃,医生开病假,半日工作两周,机关来人谈过,如病情可能,要求其上全班。(这是)运动的需要。

1968年6月4日,仍低烧37.5℃,单位来人联系:本人未报名参加下乡收麦。如本人提出要求请假,则不予考虑。

1968年8月1日,机关送来患者,现在被隔离交待,中午回家取东西,夜间12点洗澡,1点钟发现叫不醒。肺部正常,诊断为眠尔通及巴比妥中毒。

1968年8月3日,肺部锣音加重增多,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突然停止呼吸。从北京医院的病历看,8月1日这一天,杨朔很可能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

“这就基本对上了,”资中筠说,当时大家都知道杨朔有严重的失眠症,离不开安眠药,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机会储备了足够致命的安眠药。

此后,韩毓丽和丈夫、跟随杨朔多年的“小鬼”马甲,一直为舅舅的死奔走呼号。1972年7月5日,韩毓丽和马甲鼓起勇气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说杨朔死得不明,希望总理过问此事。

两个多月后接到“和大”回信。信中说:

“一九六八年春,我会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杨朔被当作重点进行审查。同年七月二十三日,部分群众把他隔离起来,并进行小会批斗。

七月三十一日,他看到在‘和大’院内地上写出‘打倒丁陈反党集团黑干将杨朔’的大标语后,表示不安,遂当夜服安眠药自杀。经送北京医院抢救无效,于同年八月三日身死。”

“经审查,杨朔历史是清楚的。他参加革命三十年来表现基本是好的。但由于其世界观未很好改造,在工作中犯过一些错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对文化大革命的不理解,经不起群众运动的考验而自杀身死,决定给以政治错误结论。”

信的落款是: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时间是: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政治错误结论”,显然不能令杨朔家人满意。1975年,杨朔的胞弟杨玉玮四处奔走,找“和大”的上级主管单位外交部,还找了中国作家协会。

杨 渡说,1975年,杨朔去世7年之后,他的工作单位为他举行一次骨灰重新安放仪式(实际没有骨灰,骨灰盒里放置了杨朔生前使用的老花镜和一支钢笔)。当时 这种由工作单位举行的仪式有一个重要意义,即对他的“问题”做出新的“结论”。1975年,外交部给出了“杨朔病逝”的结论。

“文 革”后,杨玉玮和杨渡继续申诉。1979年,外交部最终做出杨朔“被迫害致死”的结论。1980年9月15日,三百余人在北京“和大”原址的大礼堂参加了 杨朔的追悼会。追悼会由时任文联副主席夏衍主持,时任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致悼词。悼词说:“杨朔同志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不幸于1968年 8月3日含冤逝世。”

(责任编辑:江南)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