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万达修筑长城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理论依据:“敌之为患犹泛滥之水,中国设守犹障水之堤,诸堤悉成,则渐成悉漏,诸堤未备,则先注空虚”。“山川之险,险与虏共。垣堑之险,险为我专”、“隆永(指延庆)则皇陵之后,神京之外,其所以锁钥培植以为根本。”“设险而不守与无险同,聚兵而失养与无兵同”。“外边以捍北路,内险(指内长城)以捍京师”。(引自《宣化府志•艺文志一》翁万达修边和戌兵疏) 纵观明代宣府镇上北路长城修筑史,那个叫翁万达的小老头真是不简单,称得上修长城的专家,有军事理论,有修边实践,还修的上了瘾。 一些长城学者认为:到了清代,长城已经失去了其军事防御的功能,有清以来,未曾修筑长城。其实不然。 《宣化府志》记载:“康熙九年(1670年),詔修独石口边垣,计沿长一百四十二丈,隘口门一,水门三,炮台二,工部估计工料共银七千四百八两五钱,督工同知胡之睿,监督守备李万辉,至十二年始竣工。“康熙十年(1671年),詔修张家口来远堡水关。”“乾隆三年(1738年),修张家口来远堡水关。” 清以来,康乾年间,曾经对长城的重要地段和关隘进行过小范围的修补。 清代沿用明制。雍正九年(1731年),独石口设协左营和协右营,管理沿边墩台共计62座,边门大口一处,即北栅子口的德胜楼。协左营管理“东自镇安堡边界团山儿墩起,西至北栅口止,奉开隘口一处,即静虎楼(今东栅子口)”; 协右营管理“东自北栅子口起,西至君子堡边界南兔儿墩止,奉开隘口一处,即镇卫楼(今西栅子口)”;君子堡管理“东自独石口协右营边界起,西至马营堡边界中高墩止,管理沿边墩台共计21座,奉开隘口一处,即新镇楼口(即马莲口,今小云路与长城交叉处,因修路而破坏,已无迹可寻)”。(奉开隘口指可以通行的关口) 北栅子口,两山夹峙,只容单骑。蒙古朝贡往来、民人贸易、耕种出入均由驻防旗员稽查验放。 --《宣化府志》
因此,清代修缮长城边垣和关隘,其目的一是提防蒙古各部的叛乱;二是稽查边界往来的民人和商人,以巩固大清国内治安。 --《宣化府志》 新镇楼口,川原平坦,一望内外毫无阻隔,尤为极卫。君子堡当马营堡正北之卫,北距边仅五里,君子堡虽小,乃马营之唇齿,唇亡则齿寒,最称要地焉。 --《宣镇图说》 新镇楼口,西至苏庄楼一百五十八步,通口外缸房窑、榛子沟、丁庄湾、金莲花滩。 --《宣化府志•塞垣志》
北栅子口和马莲口是草原通往腹内(长城以南)的重要孔道。北栅子口由独石口堡镇守,马莲口由君子堡、马营堡镇守。关于“土木之变”,明•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是这样记载的:“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七月,北虏寇独石、马营,杨洪之子杨俊为独石、马营守备,惧不敢战,乃弃城而遁,虏遂陷其营”;“土木之变,根于此路不守,由于杨俊之失机,故杨氏有余诛也”。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