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镇上北路长城考
沽源县与赤城县交界,正处于“断南北,隔寒暖”的坝缘山地。在这崇山峻岭间,蜿蜒起伏着一道飞舞的巨龙,她——就是明长城。
明初,为了加强对北元的防御,朱元璋提出“设险以守其国,封王以镇其边”的战略思想。在漠南草原沿线设立了九个军镇,历史上称之为“九边重镇”。
宣大外边,山西起保德州(今晋西北保德县)黄河岸,历偏头抵老营二百五十四里。大同西路起丫角山,历中北二路,东抵东阳河镇口台六百四十七里。宣府起西阳河,历中北二路,东抵永宁四海冶(今延庆四海)千二十三里。共一千九百二十四里皆逼巨寇险在外者,所谓外边也。
--翁万达《边防修守事宜疏》
宣府镇(今宣化)“当神京之肩背,边徼之藩篱”,为九边重中之重。宣府镇管辖北路、东路、西路、中路。万历十八年(1590年)之后改为上北路、下北路、上西路、下西路、东路和中路。明代的长城防御就像设置九边一样,实行分段管理与防御,且互有呼应。
明代,宣府镇边垣,东自四海冶镇南墩,接顺天府蓟州火焰墩起,西至西洋河南土山墩,接大同府界牌墩止,沿长一千一十五里。
--《宣府镇志》
清代,宣化府塞垣,东自永宁路四海冶御靖北台接古北口黄花路边界起,西至张家口协西阳河镇口台接山西大同新平路平远堡边界止,沿袤共八百七十六里四十六步。
--《宣化府志》
上北路东起镇安堡边,北至大边,西至金家庄(今赤城县金家庄),边垣二百六十一里,边墩三百六十三座,卫口四十七处”。
--《宣府镇志》
上北路乃上谷之咽喉,陵京之右臂,独出塞外,三面受敌,于九边中尤称卫要。
--《宣化府志》
沽源沿坝一线的长城及关隘在明代时属于宣府镇的上北路。这段长城的走向是:经赤城县镇安堡乡青虎沟、猫峪乡的长梁、后水洼,翻越冰山梁,接东栅子口,过独石口北的北栅子口而折向西南,经西栅子口、马厂西北山、支锅石南山、三棵树南山、正虎沟、明岔,过马莲口,进入崇礼县清三营乡境内,经坡堡子村南山沿赤城与崇礼县界经挡将梁、松树堡、 东栅子乡、野鸡山、摩天岭、镇宁堡至金家庄。长城墙及烽火台保存较好的已经寥寥无几,西栅子口南山至三棵树南山段长城(一般称为独石口长城)保存较完整,沽源境内有两处甃砖敌台保存较好,分别位于丰源店乡盘道沟村南山和莲花滩乡三棵树村南山。长城与沽源县接界42公里。(公里数引自《张垣三品之品味大境门》)
那么宣府镇上北路的长城为何人何年所建呢?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命沿边各地勘定屯兵关隘,共67处。”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命周王朱橚发河南属卫军,晋王朱棡发山西属卫军往塞北筑城屯田。”
《明史•兵志》记载:“永乐九年(1411年),武安侯郑亨建言:各处烟墩,务增高增厚,上储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
《明史本纪》记载:“永乐十年(1412年)八月,敕边将自长安岭迄洗马林皆筑石垣、深壕堑,以固防御。”
《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夏五月,筑开平城西至偏岭东山八烟墩”。 《宣德实录》记载“宣德五年(1430年)夏六月癸酉,初筑独石、云州、赤城、雕鹗城堡完”。
《正统实录》记载:“正统六年(1441年)夏五月,设偏岭(小厂馒头山至椴木梁一带)至栅子门(今独石口东栅子口)墩台五座”。
《正统实录》记载:“正统十年(1445年),在独石口、永宁等处增筑墩台一百六十四座。”
《明史本纪》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一月,修治沿边关隘”。
《宣化府志》引《北中三路志》记载:“独石堡,宣德五年筑,万历十年(1582年)甃砖,城门三,东曰常胜、西曰常宁、南曰永安”, 《宣化府志》记载:“正统二年(1437年),刑部尚书魏源督查宣、大险要,增筑独石堡东南角敌台一座”。 《宣化府志》引《宣镇图说》记载:“松树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筑,万历元年(1573年)甃砖”。“君子堡,宣德五年(1430年)被寇残破,嘉靖二十五年修复,万历八年(1580年)甃砖”。
《宣化府志》引《宣镇志》记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都御使王仪请筑宣府北路之龙门许家卫,中路之大、小白杨,西路之膳房、新开、新河口、洗马林诸要卫垣墩,配兵乘守,从之。”
《宣化府志》引《两镇三关志》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总督侍郎翁万达以王仪所筑塞垣半以隤圮,诸要卫垣墙亦多未备,请先于西路急卫张家口、洗马林、西阳河为垣七十五里有奇,削垣崖二十二里有奇,堑如之。次卫渡口、柴沟,中路葛峪、青边、羊房、赵川。东路永宁、四海冶为垣九十二里有奇,堑十之二,敌台、月城九十一,急卫役人日三寸,次卫待秋防役之。”
《两镇三关志》记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翁万达请自西阳河镇西界台起,东至龙门所灭狐墩止,为垣七百一十九里,堑如之,敌台七百一十九,铺屋如之,暗门六十,水口九。工役则垣堑民夫日以五寸计,军夫日以三寸五分计,防守军日以三寸计。又请于独石兔儿墩起,南至赤城野鸡山止,为垣八十六里有奇,堑如之,敌台一百七十有三,铺屋如之。规制大异无减前书。役以镇兵务求有济。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