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汇编
察哈尔沿革简略
时间:2018-04-17   作者:卜玉库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察哈尔,乃蒙古语,译成汉语为“屏障”之意。
  元朝末年,顺帝出奔蒙古,居于喀喇和林,七传至达延河汗,以内蒙之地。分封诸子。其长子图鲁,先达延而死,孙博迪嗣位,专管内蒙东半部,该部落最为强盛,因其近长城为东南屏障,故称之为察哈尔。
  在清初,蒙古严禁内地汉人到口外垦荒,就是各旗之间,也不允许越界畜牧,尤其禁止蒙人学习汉语,目的是想断绝蒙古人与汉族人的来往,防止被同化。事实上,蒙汉两族的交往一直未中断,禁令也逐渐松弛。由此内地人纷纷向口外移迁,最初是山东,河北人开发东三省热河一带,后来又有山西人到归绥城(呼和浩特) 一带垦殖。由于生话习惯各异,蒙汉杂居之后纠纷日益增多,当时清政府不得不另设汉人官吏以理庶政了。故自从雍正年间开始,内蒙各地逐渐设置厅道州县,官制一如内地。最初察哈尔为口北三厅;一、张家口厅,本是张家口堡,亦即明代的万全卫地,不过其权限不逾长城之外,二、独石口厅,本名独石口堡,亦即明开平卫地。雍正二年(1724),张家口、独石口分别设理事厅和理事同知,光绪七年(1881),改为抚民同知。三、多伦诺尔厅,也为开平卫地。雍正十年(1732)设理事厅,光绪七年改抚民同知。
  迄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于锡林郭勒及乌兰察布两盟南部(即沽源、多伦、丰镇等长城沿线广大地区) 开荒垦田,并设张北、多伦、丰镇、沽源、兴和、陶林、凉城七县,称为兴和之道。由于初垦农田,土壤肥沃,外省逃荒避难人数陆续到此安家为业,大片牧场资源逐渐开辟为良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进入, 使得蒙族牧民不得不弃牧从田。
  民国三年(1914 年),又增设宝昌、康保、商都、集宁四县,连同前七县,划为察哈尔特别区,置都统于张家口,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特别区为行省,将河北省口北(指南口以北) 十县———万全、阳原、怀安、涿鹿、宣化、蔚县、赤城、龙关、怀来、延庆划归察哈尔省, 区域为察南、察北、雁北。察哈尔全省位于内蒙古南部和外长城沿线地带,因地势和气候影响,纯属大陆气候,冬严寒、夏酷热、早晚寒冷、多风沙、雨水很少。另外察哈尔境内有著名的七条内陆河流,它们是:清水河、桑干河、壶流河、妫水河、永定河和我县境内的白河。
  白河,是察哈尔省第七条大河,横跨赤城县,上游源出沽源,该河支派甚多,山河泉流参半,经北京的潮白河入天津海河口流入渤海,故名援水于沽河。
  察哈尔省境内的公路———张多公路,由张家口至多伦县,途经张北、宝昌、沽源等地,全长二百七十七公里。当年,张(张家口) 库(库仑)公路通商时,多伦为内蒙东部交易中心,平定堡是这条商道的必经之路,随着外蒙独立,京包铁路的修建以及口外沽源一带土匪猖獗等影响,此条公路运输冷落了。
  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分别将察南、察北划归河北省,雁北划归山西省。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