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汇编
浅谈民间“鬼节”
时间:2018-04-13   作者:卜玉库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在我县农村,一年当中一般要过三次“鬼节”,所谓“鬼节”,实际上是祭奠死者的一个白话词。解放前, 农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相当落后,但人们的信仰却十分强烈。一个家庭无论穷富,多以继承祖宗遗志为己任,子女行孝和不违背长者意图成为家教的主要内容。大概是受宗教的影响吧,民间认为人活着有两盏灯在肩上亮着,人一死灯就熄灭了,于是“人死如灯灭’,成了现实感叹话。还说, 人死了其灵魂变成“鬼魂了”,所以要求活着的人“在阳间积德行善,归阴府福禄万年”。人们把流传下的祭奠习俗,称为“鬼节”。每逢这天各家老少一齐行动,蒸馍备供,到自家祖坟燃烧“阴钱”。就是贫穷之家买不起长香,也要备上“钱垛” 到坟头烧掉。旧社会,人民备受欺压,苦不堪言,精神生活无所寄托,遇灾难兵祸和子女成婚,都要到父辈祖坟讨告。如遇灾难哭告如何免祸;若是子女婚嫁,则祭告死者放心,儿女业已成人等等。如是新坟,更加隆重,其迷信色彩很浓。
  解放后,随着思想解放,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敬神信鬼的迷信受到彻底的批判,但每年的“鬼节” 还是必过不可的,上香烧纸摆供品,成了农村的一大“风俗”。这个风俗原本是善意的,后加入迷信色彩,变得神道设教,特别是年轻人多数不知“鬼节” 的由来,任凭老人教训行事。此文将其来历略述一二,供内行笑正。

  一、清明节
  清明本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春分后的半个月,当太阳到达黄径15度时开始的一天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它随时代变迁,逐渐形成了一个民间风俗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36年),重耳流亡国外,周游遇难,路途中饥饿难忍,在无粮吞食时,他的随从臣子介子推,暗自在自己身上割肉煮汤献给重耳充饥,他的忠诚使重耳非常感动,恩情似海。后来,重耳回国得君位,为晋文公。文公决定赏赐自己的随从臣属,个个封官赐禄,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于是派人四处寻找。原来介子推鄙视那种争功讨赏的人,便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独立生活。晋文公知道后就派人请介,介子推坚决不出。晋文公便放火烧山,以逼迫他出山回宫,接受恩惠,但介子推宁死不愿下山受封。不料山火过后,发现两具白骨,介子推和母亲在清明的前一天被烧死。晋文公仰天痛悲,为纪念介子推,他下令全国在清明这一天,禁止动烟火,吃寒食,喝凉水;并派人带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野祭、扫墓,以祭奠死者灵魂。所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此后每年这天都要纪念,遂传下清明上坟扫墓的习俗。
  农历清明节,正值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之际,是人们青春游、放风筝和植树造林的大好时光。农村儿童还戴上用芨芨草和色布串的清明坨,以寄托来年精神壮健,不生病。
  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等组织前往烈士墓地扫墓、献花圈, 悼念先烈。学生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先烈的英勇事迹。

  二、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在农历中,以上元节(正月十五) 为起点,中元节正好位于十二个月份的中间,故称“中元”。该节处于立秋后的处暑季节,按农历讲,大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是气候变凉的象征,也表示暑天到此终止。从上限正月十五始,七月十五正是农年正中,于是,农历时节便将这个转折点称其“中元节”。中元时节正处五谷粮田成熟和收获季节,广阔田野呈现出一派丰收繁荣景象。
  旧时,人们为了对逝去的亲人寄托哀思,并与过世亲人分享丰收之悦,便到自家祖坟上烧香纸哭告,述说丰收状况,以安慰死者在天之灵。有些大户人家还用金箔或银箔纸剪叠些近似“元宝” 形状的金银壳,也称“元宝壳”到坟头烧掉,其意和烧纸钱一样,只是表示贵重一些,以炫耀家庭财旺。由于气候开始变凉,多数人家还要剪些纸衣服等到坟头烧掉,谓称“烧衣包”,有的还要添添坟,意思是怕死者受冷冻。因此,便传下“中元节”烧衣包、祭祀亡故亲人一俗。现时,我县农村由于受外迁定居之影响,就东西部乡村而言,其习俗也不尽相同,有些新坟则从七月十四开始祭悼。多数人家不在沿续旧时烧衣包和金银壳之陋习。虽然仪式简化,但中元节祭奠死者之俗还在盛行。

  三、十月初一
  农历十月初一,在农事中,本不属于一个时节,但它处于立冬节气,立冬便是冬季的开始。旧时,有的人家为怕死去的亲人冬季受寒冷,也剪些纸衣裤等到自家坟头烧掉,称其“送寒衣”,其意与七月十五大同小异。这一俗节,现时除个别人家仍祭祀外,多数已不再时兴此俗。
  关于这三次“鬼节”, 旧时迷信传说, 阴府城隍每年三次出府“查巡”,时间便是农历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有些村落还盖有城隍庙。城隍出府查巡时,小鬼们便到各自坟头“迎候”。于是,人们便到自家坟头烧些纸钱和送点供品,也好让死者灵魂“带走”。
  迷信总归迷信。解放后,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多数不再迷信鬼怪,特别是青年人对传说中的迷信更是嗤之以鼻。这样不仅净化人们的思想,更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