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汇编
我记忆中在大跃进年代的二、三事
时间:2018-04-08   作者:郝玉龙   来源:沽源网   点击:

  20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大跃进年代。
  在大跃进的浪潮中,全国城乡出现了一些严重脱离实际,而且是不可思议的运动,沽源县也不例外。我当时虽然是孩童时期,但回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深挖地运动
  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做到”。坝上粮食产量也要过黄河,跨长江;亩产千斤粮、万斤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在土地上作文章。1958年秋,全县全民总动员,开始了深挖地运动。我当时在西围子小学念书,学校也停课和社员们一齐集中到平定堡镇南村南扬水站那块地, 日夜奋战, 挖地三尺。具体操作是:和挖壕沟差不多,先挖一条三尺多深,三、四尺宽的长沟,紧接着沟,再挖一条沟,把挖出来的土填在前一条沟里,又出现了一条新沟。就这样,再挖再填,直至挖完一块地。
  当时平定堡镇所有的劳力都参战。有东、西围子两个大队的男女老少、学生、机关干部、各级领导,几千人集中在一起,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食堂也搬到工地搭起帐蓬。人们是昼夜奋战, 食堂是一班一班地开饭,吃饭不要票不要钱,而且生活还不错, 不是油炒餽儡,就是山药炸糕、炸油饼。就这样大干20多天,挖了几亩地,就要用这块地证明亩产千斤粮,万斤薯。由于熟土深翻,植物根系根本达不到深层土壤,也长不出好庄稼来。

  积肥运动
  1958年冬,平定堡东、西围子又掀起了积送肥运动, 开始积送农家肥。猪圈、厕所、灰坑都送完了,就扫大街小巷的土。街土也送完了,为了扩大肥源,就在东、西围子的旧城墙上作文章,把城墙土刨下来,往地里送,昼夜不停, 也是大搞群众运动。人和牛马白天、黑夜两班倒, 匹车、牛车不停。一冬天几乎把西围子的旧城墙都刨完了,至于是否管用,无人过问。

  大炼钢铁运动
  1958年9月份,钢铁元帅升帐,产量要超英赶美。举国上下沸腾,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县城在东围子城东建起了小高炉炼铁厂。炼铁炉是用土坯砖垒成,有的没有鼓风机,就用群众的大红柜改成大风箱,人拉风箱吹风炼铁。炼铁的原料,是从赤城、沙城等地拉回的铁矿石,从民间收取的旧铁器用于炼钢,当时叫“献铁” 运动。大队干部挨家挨户找铁,当时农村已经建起公共食堂,要家家户户闭灶熄火。一进门首先是拔锅,连一个小锅都不能剩。其次铁铲、勺、瓢、壶,破铜烂铁更不用说。就连门上、大红柜的花子、吊扣也要拗下来,献出来炼钢。家家户户无铁器,锅克郎上盖炕板。我家当时献出了一口锅,一个铁猪食盆,还有一个小铜茶壶,奶奶实在舍不得,就把它藏在柜底下,结果还是被发现后献了出来。只有一个铜水瓢,当时在水缸底下的水里面,没被发现,得幸保留至今。这些东西被拿走后,也不给报酬,全部集中到炼铁厂砸烂,装炉加火冶炼。当时几百人集中在炼铁厂,昼夜奋战,县里还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抽调大批干部和80%的劳力搞了三个多月的大炼钢铁运动,炼出来一些糟铁团,后来这些东西大部分被扔掉,稍能利用的被农机一厂收回重炼后做了农具。到七十年代,东围子城东,四中西边原炼铁厂处,陆续建起了一些民房,人们管那地方叫“砸锅营子”。

  农村食堂化
  1958年初,共产风已经吹来。当时的口号就是“全民动员、乘风破浪、十年计划、五年完成、苦战三年改变面貌。三年实现三化(水利化、绿化、高产化),五年实现五化(水利化、绿化、高产化、机械化、电气化)。要越“长城” 跨“黄河”。并实现“四无” (无蚊、蝇、鼠、雀四害),中国农村就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共产风刮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农村公共食堂。
  1958年8月份,我家所在的西围子大队办起五个食堂。围子里一个,围子外一个,后湾子一个,还有一个幼儿园食堂,一个小学校食堂。食堂办起后,各家各户把锅都献出来大炼钢铁了,家里剩余的粮油、食品全部都交到食堂。大队干部是挨家挨户收缴,一律不准在家开伙,发现谁在家开伙就要挨辩论,或者进集队。大人们吃在食堂,小孩子吃住在幼儿园、学校,老弱病残吃住在养老院。食堂吃饭不要票,不要钱。出门人,凭介绍信就能到各地食堂白吃饭,真有点共产主义味道了。就连社员劳动也不记工分,只是评等划级,按季发工资,农村开始向供给制、工资制迈进。食堂刚建起时生活不错,口号是一星期不吃重样饭,麻油炒矷饣?、油炸糕、炸油饼经常不断,八月十五还分月饼。当时很少吃肉,因为个人不准养畜,集体还没有办养猪场。我们上学的西围子小学也由国办改为大队办,教师从社员中选派。回想起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在校吃饭,一起参加大队的各种活动和劳动也很快活。好景不长,1959年初,公共食堂伙食开始挂牌定量。8月大食堂散伙,大跃进走到尽头。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