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开放初期我所亲历的党委工作 1978年9月我被县委提拔到闪电河公社党委副书记的岗位。这个职位在领导干部序列里是最低的,但我却把它看成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满怀被组织重视的喜悦和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充满激情又扎扎实实地工作了两年。 我在公社工作的时候,张国英同志任党委书记(此君曾任县城小学校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县委党校当教员时,他为了提高自身理论素养,讲好课,把我在大学时的教材—由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借去,不仅用心阅读,而且把整本书手抄一遍,搞了个手抄本)。党委其他成员有张兴旺、卢昶山、王仲魁、王永花等同志。我分管党务工作,同时又包片(位于闪电河公社东部的4个大队)、蹲点(水泉大队)。最先是到各个大队和社直单位熟悉情况并抓秋收工作。三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党委也开始了富有新鲜气息的工作。 1、最初的改革 破除僵化思想,启动最初的改革,是当时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一,“划分作业组”试点工作。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打破人民公社体制,但这种改革是缓慢的,渐进的。起初从中央到地方无论哪一级都没有破除人民公社体制的提法,当时的提法是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的记忆中,沽源县的农村改革始于生产队划分作业组,即包产到组。当时县委要求各公社党委都要搞试点。我们公社党委决定由我和王仲魁(党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一个忠厚慈祥的人)、李元功(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有着长期农村工作经历的老同志)、团委书记小闫同志组成工作组,从1979年春季开始,在石头炕大队的生产队搞试点。从春天划分作业组到秋后粮食入库,包产到组一年的结果如何呢?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由我撰写,我记得大体情况是:比起生产队为基础单位,包产到组由于有了两组之间的竞争、比赛,大大增强了社员的责任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增收。但两组之间往往因为争地块、争牲畜、争农具、争场院闹矛盾,可以说是干了一年吵了一年。结论是:从总体看,还是应该妥善化解矛盾,坚持搞下去。 其二,“差额选举”试点工作。在政治体制特别是领导体制方面,沽源县最先启动的改革很可能是始于“差额选举”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由县委副书记李增仁同志指导,在闪电河公社搞的试点。在当时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扬民主,开好党代会,建立健全党委班子成员差额选举制度。因此,开好中共闪电河公社第四(?)次代表大会,搞好差额选举制度就成了整个党委的一件大事。全体党委成员都参与了筹备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张国英、李振海(党委秘书,宣传委员)、孙景成(组织委员)和我来操办。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主要有:从10个大队党支部和8个社直单位党支部选出出席党代会的代表;公社党委及各支部总结几年来的工作,并制定今后的工作规划;起草提交党代会的《党委工作报告》(由我负责并起草);筹备大会代表和兄弟单位来宾的生活安排和接待事宜,党代会于1980年5月(?)顺利召开。党委班子成员的产生由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的变革,以及广泛深入地工作总结,对党委班子成员和各支部班子成员有一定的触动,对发扬党内民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