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科技助推胡麻生产
时间:2017-11-08   作者:何德田   来源:沽源网   点击:
  胡麻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过去,每年播种面积二十万亩左右,亩产徘徊在百斤。改革开放后,农民认识到“要发家种胡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胡麻生产面积逐步扩大,最大播种面积近五十万亩。这样,人们忽视了轮作,加之品种老化,且不抗病,致使田间出现死苗、死株,重者成片枯死,甚至绝收,这在当时成为阻碍胡麻生产发展的关键。
  针对胡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县植保站与省植保研究所合作,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对胡麻病害及防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田间调查不仅遍及全县各乡镇,还深入到康保、张北、尚义等地。采集大量病苗、病株进行室内病原菌分离鉴定,从而确认胡麻主要有三大病害,即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这三种病害以枯萎病最为严重,它贯穿了胡麻整个生育期,是造成胡麻枯死及减产的主因。枯萎病是土壤带菌,防治难度大。当时选用国内外二十多种新型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试验,结果收效甚微。不过在田间调查中也总结出枯萎病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如轮作年限长的地块较轮作年限短的地块发病轻,轮作年限短的地块比连茬地块发病轻,土壤肥沃的地块比贫瘠的地块发病轻,品种之间染病程度也有轻重之别。例如匈牙利三号胡麻较当时的四九799、燕农一号等品种耐病。
  在深入研究胡麻病害工作中,八三年开始在县良种场建立起试验基地,后来形成了自然病圃。同时用人工接种的办法建立起人工病圃,以此考察胡麻品种的抗病性。一九八六年受全国胡麻育种协作组的委托,对他们提供的二十多个新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从中筛选出7544、7669、753、79073、列诺等五个高抗胡麻枯萎病的新品种。这是国内胡麻育种的新突破,也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一鉴定结果及时反馈到育种单位,对此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并表示愿意与我们继续合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不失时机的从甘肃省农科院、兰州农校、定县良种场调回7544、7669、753三个新品种,并于八七年选在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双脑包村和常铁炉村进行繁种示范。为调动农民繁种积极性,给他们一些优惠措施。这些农民生产热情非常高,田间管理及时细致,所以胡麻长势异常好,到夏季生长旺季,放眼望去一片兰花随风起伏如同蓝色的海洋,丰收在望。这一成果引起当时地区费道副专员的高度重视,立即在沽源县召开了全区农业技术部门领导参加的现场会,对这一科研成果予以肯定,在坝上四县进行大面积推广。
  7544、7669、753等新品种不但高抗胡麻枯萎病,而且丰产性好,极具推广价值。在繁种示范中,一般亩产在150—180斤,高者近300斤,较过去胡麻老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左右,甚至翻番。农民通过现场参观,大开了眼界,看到了新品种的增产潜力,纷纷购调胡麻良种。仅八九年县种子公司就经营胡麻良种八十多万斤,创造了种子公司经营良种数量之最。此外,在满足本县良种需要的同时,还支援了兄弟县、市大量良种,如康保、尚义、张北、丰宁、太仆寺旗、大同市、朔州市等地。因此这一成果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大家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奋斗,胡麻枯萎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省部级的奖励。一九九O年“亚麻苗期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项目获得省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九九三年“亚麻抗枯萎病品种筛选利用及病原菌鉴定”项目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九九四年“甘肃、河北、山西丰产抗病胡麻新品种垅亚7号(即7544)联合推广项目”获农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总之,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举十年之力,运用科学的方法终于解决了胡麻枯萎病这一生产难题。打开了胡麻生产的新局面,科技创新跃上新台阶,有利的促进了全县乃至坝上等地胡麻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河北省植保研究所的刘信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市政协费道副主席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向县各级领导的帮助表示感谢;向并肩工作的县植保站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