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窑新村向南约3里处,有两个因附近的老榆树(当地人称“神树”)而得名的村子,分别叫“东一棵树”、“西一棵树”,后来逐渐被简称为“东一棵”、“西一棵”。关于当年老榆树的来历,曾经有过一些神奇的传说和故事。 在小西沟通往西一棵的路旁,有一片土地微微凸起,当地人说,那就是当年生长“神树”的位置。奇怪的是,当年白土窑一代,北面是茫茫的草地,几乎看不到一棵树木,而小西沟村北这棵老榆树,竟陪伴了当地人三百多年,而东一棵村后山上的三棵老榆树,也都有脸盆粗了。与现在田间林带、房前屋后那些歪扭丑陋的榆树不同,当年这棵高三丈有余、树围两人合抱不拢的老榆树,树干却笔直挺拔,树冠分杈也很均匀!最神奇的是,它那皲裂沧桑的老树根,就像趴在地上的一条条龙,将巨伞般的树冠高高托起,隐隐透露着一种苍劲威严之气,使得当地人对它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这棵老榆树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与康熙皇帝私访有关。当年康熙独自骑驴微服私访,过赤城汤泉、老栅子,经沽源盘道沟、榛子沟,在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来到坝上白土窑小西沟一带,遥望四野,茫茫一片,周边几十里没有人烟。走了十多天山路的康熙皇帝,已是人困驴乏,这时正值中午,他想坐在地上休息一下,顺便吃口干粮充饥。可是,他找来找去,发现这里竟然连棵树都没有,连驴都没处拴。正当这时,他看到面前有一截木棍,就把木棍插在地上,把驴拴了上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走后这根木棍竟然生根发芽,几年间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原来,康熙途径冰山梁脚下的盘道沟时,被在冰山梁棋盘山上下棋的两位神仙吕洞宾和张果老看见了。他们佩服康熙登基以来的政绩和作为,尤其是他能微服私访,不辞艰辛地体察民情民意,更让他们为之感动。看到康熙正为无处拴驴而为难,吕洞宾伸手折下一段榆树枝,念了几句咒语,对着树枝吹了口仙气,树枝就腾空飘了过来,正好落到康熙身边。康熙走后,这段被吹了仙气的木棍,就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这片土地所归属的刘老五营子,后来就是因为这棵树,被改名为“西一棵树”。而这根树枝从空中飘来时,上面三根小枝杈被风刮掉了,飘落在往东北七八里地处的一个山头上,也同样生根发芽,成长为东一棵村后山上的三棵老榆树。为什么明明是三棵树,却被称为“东一棵”呢?一种说法是,这三棵树较小,远远看去就像一棵树;另一种说法是,叫“东一棵”是因为与“西一棵”相对应,也是依据西一棵的老榆树命名的。总之,各有各的说法,都是村里的传说。 天上一昼夜,世上三百年。当时吕洞宾、张果老对弈了一昼夜,两人都有些疲倦了,吕洞宾忽然想到康熙拴驴的时间已过,于是赶紧收回了法术。说来也巧,正好在康熙到小西沟一带微服私访三百多年后的1992年,这棵神奇的老榆树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当时正值春夏之交,两个孩子在树下玩耍,把牛马粪填入树洞内点燃,结果火越烧越大,这棵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老树就这样被毁于一旦了。于是,关于这棵老榆树又有了新的传说,说是它的烧毁其实是被神仙吕洞宾收回去了。 传说中的事物很少能够当真,但这棵老榆树在周围十里八村人的心目中,却是神圣不可亵渎和侵害的。过去,在西一棵、东一棵、新民村和小西沟,不少人将老榆树当“神树”敬奉着。谁家生了小孩,都要在老榆树上拴一缕红布条,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谁家老人过生日,也要给老榆树敬上一杯酒,希望老人像老榆树一样健康长寿;谁家有了病人,也要到老榆树下烧一炷香,磕几个头,希望得到老榆树的保佑和救治。 不知“神树”是否保佑过村里的人,也不知它有没有治好过人们的疾病,但它的不可侵犯说起来却似乎十分“灵验”。 据村里人传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学校缺柴烧,一个姓赵的男生就带十几个同学去砍大榆树的树杈。当他爬到树上,瞄准一根树枝用库镰用力砍下时,库镰却奇怪地砍在自己小腿上,一道伤口像嘴巴一样裂开,鲜血只淌。同学们把他背回家里,又把砍下的树枝拖回学校烧火。从那天开始,男生宿舍走廊每晚都能听到一个老汉凄惨的喊叫声,吓得学生们夜里不敢睡觉。从此,老榆树的树枝再也没人敢烧了。后来一个姓钱的村民胆子大,说他什么也不怕,就把树枝拖回家烧炕。没想到,树枝穿进灶堂,烟火不往里冒,只往外扑,很快引起一场熊熊大火,幸亏一位姓刘的老师带学生及时扑救,才免了一场灾难。而那个姓赵的学生,在家打针吃药疗伤,三个月过去了,伤口就是不好,还从里往外溃烂。家长急得抓耳挠腮,就是没办法。有人说,孩子上老榆树砍树杈,一定是得罪“树神”了。于是,学生的妈妈就买了香,蒸了供,夜晚到老榆树跟前,祈求“树神”饶了她的孩子。说来也怪,后来孩子没打针,没吃药,腿伤几天就痊愈了。 长期以来,附近村庄的人们在老榆树下躲风避雨,消暑纳凉,唠着家长里短,诉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地人离家外出时,留恋的回望中最后消失的是老榆树;从外地归来时,最先看到的也是这棵老榆树。老榆树成了这一带村庄的标志,就像蒙古人心目中神圣的敖包。 解放前,老榆树附近有四个村子,其中三个是用当地地主的名字命名的。老榆树东北边(约七八里)处是杨占元营子,西北边(约七八里)是刘老五营子,而老榆树东南则是海深营子,还有一个叫小西沟。解放后,人们斗地主,分田地,同时也改了村名。出于对老榆树的深情,海深营子被改为“一棵树”(又叫“一卜树”),后来又改叫“新民村”;杨占元营子被改成了“东一棵树”,原因是村后山上有老榆树(一说是与西一棵对应);刘老五营子被改成“西一棵树”,因为老榆树长在刘老五营子的地里。这三个村改名后,新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小西沟”离老榆树最近,却没改为与老榆树有关的名字,这是因为村附近有一条沟,命名时主要考虑了地貌特征。 老榆树已经永远消失了,但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仍然流传。据说当年老榆树上的串串榆钱,已飘落到很多地方,并成长为枝繁叶茂、大大小小的榆树,成为沽源绿化蓝图上浓重的一笔。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