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奇趣妙绝对联》介绍,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一次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联请对: 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未对上。一直到一九五七年,佛山市工人李戒翎找九江香木材,托八七五六号轮船自十里二日运到。而一九四三年有人找此木材却整整一年才到货。有感于此,遂得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32、《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善作对,其家附近田中有一巨石名石牛,旁有僧庵曰石牛庵。一日偶同父友某漫步至庵,某即出对曰: 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 亦巢对道: 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 金鸡墩,亦当为附近地名。弹,谐蛋,语带双关。上下联皆嵌名,上联重“石”与“牛”,下联重言“金”与“鸡”。 33、相传旧时有位学生想试探先生才学,傍晚时分,装着前来问字。时值先生关学堂门,学生出联云: 门内有才何闭户? 先生对曰: 寺边无日不逢时。 上联谓先生如果关门就是无才,下联言现在日已下山,本当关门了,学生你来得不是时候。两句都是寓意双关。而这种双关又是靠析字来实现的:“门”中加个“才”字正好是“闭”字,“寺”字边加个“日”字便是“時”(时的繁体)字。 34、《对联话》载,清代有施粥厂,施粥以济饥民。朱彝尊题一联云: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联语以对比手法写,颇合哲理。第二句之“饱者”与“饥者”、“得时”与“失时”为自对,“者”与“时”又为重言。 35、清曾衍东《小豆棚》云,王梅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但二十年穷愁潦倒,只能于上肖寺寄读。一日外出,为一翁约至家中进食,见其女有怠慢之意,谓“人不 患有司之明,当患吾学不成耳”,遂请女面试。女出句令对曰:“鸟惜春归,噙住落花啼不得。”王无对,谓女以此相扼。女谓王何不以此扼人。王出对云: 芍药花开,红粉佳人做春梦; 女知其谤已,应声对道: 梧桐落叶,青皮光棍打秋风。 两联皆用比喻。梧桐落叶之的,即成青皮光棍,在秋风中摇摆。光棍,乃无家无室之人。打秋风,旧指利用关系向人家取财物。下联影射王梅,同上联一样,皆语带双关,而刻薄则有胜于上联。 36、清余得水《熙朝新语》云,浙江乾隆丙子科乡试,两主考,一姓庄一姓鞠。庄氏糊涂,鞠氏不谨。或嘲之云: 庄梦未知何日醒, 鞠花从此不须开。 试毕回京,鞠语人云:“杭人欠通,`如何鞠可通菊?”未答。再问之,答曰:“吾适思《月令》‘鞠(即菊)有黄花(即花)’耳。”鞠大惭,不久死去,人以为谶语。 上联用庄周梦蝶故事,暗指庄氏。下联出自杜甫《九日五言》诗,以“鞠”代“菊”,暗指鞠氏。两联皆双关。 37、《坚瓠集》载,有两吏员候选典史,南者欲得北,北者欲得南,于是相争。主持者命对曰: 吏典争南北,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 一吏对道: 相公要东西,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 强,胜也。东西夷,指未开化地区。“南北”与“南”、“北”,“东西”与“东”、“西”皆为总分。“东西”用其物件之义又借其方向之义与“南北”相对,是为借对。“方之强欤”、“夷之人也”又为重言。 38、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口吻来写,是为假称,又重言“论”、“用”。“碰”、“摇”二字尤其使人觉得滑稽。 此联尚有另一版本。“尔小生”作“尔等”,“咱老子”作“吾侪”。这个版本显得更雅,但“尔小生”与“咱老子”带点粗野,更能表达这位主考官的真面目。 39、孙保龙《古今对联丛谈》云,郑板桥在淮县上任不久,一塾师前来告状,谓主人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年终未曾兑现。板桥疑塾师误人子弟,遂以大堂灯笼为题,出联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板桥见塾师并非无能之辈,即判塾师为胜,并留其在衙办事。 联语用了叠词、自对及上下对句相对(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等技巧。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