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市 文联2014“开放青岛”主题活动之一,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玛莱克·瓦夫日凯维奇昨天下午现身在黄海饭店举行的“中波作家交流会”,并接受媒体专访。今年 已77岁的诗人兼作家玛莱克是波兰 “华沙之秋”诗歌节的创办者之一,然而谈及所钟爱的诗歌创作,这位言语中透着幽默的老诗人却并不乐观,只能由衷地感叹:“现在的世界我越来越不能理解 了!” 诗歌是一种精英文化 波兰无疑称得上诗的国度,它拥有密茨凯维奇、辛波斯卡,还有米沃什!它们都曾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伟大的诗篇。所以,当同为波兰诗坛前辈的玛莱克表示,诗歌是一种精英文化时,他更想要表明的是一个波兰人对于诗歌的珍视。 然而波兰文坛的诗歌现状却令玛莱克感到失望。他提及波兰诗人诗集出版的印量,均数为300册,即便曾经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密茨凯维奇也不例外,他的 作品集首印也不过300本,直至获奖,印数才成倍增长。“80%的波兰人对诗歌并不熟悉!”玛莱克几乎武断地这样说,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 人的境遇最为堪忧。他透露:“在波兰,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散文作家,图书的印量能够达到七八万册,有50%的小说作家可以靠写作生活,但诗人不可以。 当得知在中国,像舒婷这样著名的诗人的诗集印量也不过2万册时,玛莱克颇为欣然:“如果以人口比例计,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只有4000万人口的波兰,尽管只有300册的印量,还是波兰的诗歌读者比例要高一些啊!” 幸好诗歌的未来我看不到 在玛莱克看来,现在的世界令他看不懂:“波兰人并非不喜欢诗歌,但他们更喜欢自己创作诗歌,而不是读别人的诗作!”在波兰,还有一个危险的诗歌现象 叫玛莱克感到惊诧,那就是:女诗人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他边说边将眼光看向一旁的四五位青岛女诗人,并幽默地补充道:“如果她们的诗作水平低一点也就罢 了,可偏偏创作的诗歌水准很高……” 最令玛莱克不能容忍的是,在被他称作“最伟大的文学国度”的美国,居然诗歌的阅读者也越来越少。“你知道我所熟悉的一位美国教授朋友,他的诗歌在波 兰大受欢迎,在美国本土却无人问津!所以我发现,现在的世界我真是越来越无法理解了!”他皱紧眉头无奈地耸了耸肩,并依然以老学究式的态度继续数落这个疯 狂的世界——“还有这个网络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再愿意将自己的诗作印刷出版,情愿置之网络!而我始终认为,书籍是人类最原始、最重要的成果保存形式。这难 道就是诗歌的未来吗,幸好我看不到。” 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 对 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的玛莱克认为,唐诗的原创性实则为波兰读者进入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提供了路径。他还向记者透露,十年前,华沙之秋诗歌节就曾经研 讨过诗歌的民族性是否会因文化的全球化而受到冲击的问题,当所有人对此持消极态度、认为或许英语诗将来才是唯一正统时,中国的诗歌创作者却表现得十分自 信。因为也许再过100年,世界的流行语言就会是汉语。 然而对于诗歌的互译,玛莱克却表示这是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翻译似女人,太精确就不漂亮,漂亮的又不忠诚。”所以,玛莱克始终秉持一种观点:“诗歌译作只要保有原作七成的原味,就算是成功了!”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