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苹被她的“孩子们”包围着。本报记者 孙立国 摄
本报讯(记者 越明) 这户人家有近四十口人,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孩子们的名字也很特别,有叫幸福的,有叫吉祥的,有叫高兴的,有叫健康的……他们都是“女强人”胡艳苹“捡”来的智障人士。 21年间,在她无私的关爱下,有的孩子已康复重返社会,剩下的32人至今生活在她的“善满家园”中。 摆摊时收养个癫痫老人 39岁的胡艳苹,出生在长春市兴隆山镇太平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13岁时,因为某些原因,父母和姐姐弟弟搬到了镇里,她一人留在了农村老家。 1992年,18岁的她开始为生计到处奔波,独自一人在长春站前支起小摊,卖起了大米查粥、粽子、茶蛋和苞米。不到一年,小摊生意好起来了。正是这一年,她在摆摊时,遇到了一位癫痫老人。“老人走到我的摊位前突然发病,不断抽搐,我就上前去帮忙。”她说,老人被救好后,一直不愿意走。当晚她为老人腾出了一个房间,让老人住在家里。后来,老人每天跟她去摆摊,只要挣到一点钱,她都会给老人买药。 后来,她又收留了一位精神有障碍的女士,在她的悉心照顾下,那名女子最终嫁人了。 为收留来的人组建家庭 2000年,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后,胡艳苹与心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第二年,她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可在医院陪护的家人却眉头紧锁,医生还不断地进入病房给孩子抽血化验,这让她感觉非常奇怪。 出院后,她偷偷拿来儿子的化验单,通过电话咨询医生得知,儿子患有先天智障,最多只能活7个月。2001年1月15日,胡艳苹的儿子离开人世。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对智障儿特别地关注。“我一看到无家可归的智障儿便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母爱情结。”胡艳苹说,她下决心收留这些智障孩子,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他们。随着生意越来越大,胡艳苹收留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妥善安置他们,又不影响生意,胡艳苹决定拿出大部分积蓄建起一个“家”,名叫“善满家园”。 1992年至今,胡艳苹在21年时间共收留了48人,有的已重返社会,剩下的32人至今生活在她的“善满家园”中。 希望孩子们能活得有尊严 昨日12时许,记者随胡艳苹来到了“善满家园”。得知胡艳苹来了,很多人从房子冲了出来,跑到她的身边,“妈妈”、“阿姨”、“姐姐”……不同的称呼都是叫她。 她说,这些都是在大街上捡来的,姓名、年纪和家庭住址都不知道。她就给大家取了不同的名字:幸福、开心、快乐、见阳、恭喜、健康……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她的一种期望,而孩子们被捡当天就是他们的生日。 她每年投入“善满家园”的费用大概50万元左右,但是能看到大家健康地成长她非常欣慰。胡艳苹说,“我对孩子们不是简单的资助,而是帮他们改善智力、从事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活得有尊严。”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