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即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他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雄伟的红螺山是红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红螺寺周围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空气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冬季,寒冷的西北风被红螺山挡住,气候温和,因此,许多极难在北方存活的南方热带珍花异树,却能红螺寺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夏季,潮湿的东南风吹来,在红螺山前顺坡升高,与高空的冷空气交锋后极易形成峰面雨,常常是山外热风朗日,寺院周围却是细雨阵阵。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这里始终雨量充沛,潮湿温润,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独特的地貌,充足的雨量,造就了这里树林丰茂,层林叠翠、古松柏参天蔽日,动植物种类繁多,林中许多鸟类和多种野生小动物随处可见的生态环境。 御竹林出来就是红螺池,又称放生池,也是汉传佛教寺院的标准建筑。红螺寺的放生池很有特点,池中塑像不是观音,而是女子塑像两个。此二女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贪恋此处景色,化身红螺居住于此,这就是红螺寺这个名字的由来。 放生池分龟和鱼两种,龟的里面放养着大大小小颜色不同各种各样的乌龟,池底散落着游人投掷的硬币。乌龟懒散的爬在石方上,有的伸头仰望,有的把头缩在龟壳里,还有的在水下悠闲的游来游去。 正对着放生池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底前有一处几米的方池,一米多深呈四方形,周围砌着青石,上面栏着石刻花纹的桥廊。桥孔正中挂着一个“红螺赐福”的大铜钱,方孔中间悬着一个大铜铃,石拱基身两边椭圆形的木牌上写着对联:上书“顶吉星抬手正打金钱眼”,下联配“踩旺运拧身闯进富贵门”。桥拱青石上鲜明的写着“赐福桥”三个字。
相传红螺仙子是玉皇大帝的两位公主,她们结伴下凡畅游人间。在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青砖碧瓦的禅院,古树环抱,香花满烂,山水相依。幽静中传来木鱼声声,禅音渺渺,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震撼了她们的心。她们化身一对红螺,欢畅的在泉中游戏,也借助她们的威德,使那里风调雨顺,林茂粮丰。一天,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大发雷霆,勒令召回。人们为了纪念两位仙女,将护国资福禅寺改名为红螺寺,后面的大山称为红螺山。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