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与马歇尔 19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派五星级上将马歇尔以他特使身份来华,调停国共争端。 马歇尔名曰调停人,实际是执行美国政府扶蒋压共、扶蒋反共政策。国共两党谈判形式变为国、共、美三人小组会谈,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最后一年的谈判,斗争更为复杂激烈。为推迟内战,争取和平,周恩来披肝沥胆。 马歇尔对周恩来第一印象是谦虚诚恳、知识渊博,富有民族精神,他讲的话令人相信。 马歇尔来华时,蒋介石为了讨好美国,不惜降低元首身份,亲自到机场迎接,然而这样的恭候并没有给这位显赫的将军留下什么印象。可是马歇尔到重庆时,周恩来竟令他耳目一新。两人交谈时,马歇尔提到美国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博学多才而又谦逊的周恩来马上谈起华盛顿时代的民族独立精神,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乃至美国的农业改革与国家工业化。马歇尔睁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位共产党代表竟有如此渊博的世界历史知识。两个人的谈话很快在愉悦中进行,周恩来阐述了我党的主张和立场,并坦诚地表示:中国人民对日本抗战整整8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已经14年了,牺牲重大,中国不能再有内战。马歇尔认为周恩来所讲有理有据,态度诚恳。 马歇尔对周恩来第二个印象是机敏过人,是最出色的交涉家。 蒋介石实行关外小打关内大打方针,在东北燃起内战之火。为解决东北问题,周恩来与美蒋代表多次商谈,终于在1946年3月27日三人小组签定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定》。然而对于善耍反革命两面派的蒋介石,任何协定都是空文,东北不仅没有停战,而且战火升级扩大,随之长春成为问题焦点,国民党军队准备进攻长春。为熄灭东北内战之火,民盟向国共两党提出建议②。我党代表周恩来表示接受。国民党代表陈诚则拒绝,认为东北不能停战。然而由于国民党援兵15日之内赶不到长春,陈诚又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示愿意停战,虚晃一招以待援兵。于是,周恩来审时度势,建议党中央派兵进入长春,党中央采纳。4月19日我民主联军进入长春,4月下旬又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5月初苏军基本撤出东北。 事后,周恩来找马歇尔商谈,说明中共愿意执行3月27日指令,而国民党违背指令,武力占领我方7个城市,我方遂也占领长春。他们既然不遵守这项条款,我们也只能被迫采取自卫行动。苏军既将撤完,东北已无接收问题,因此不应再有军队调动,东北应无条件停战。 面对周恩来有理有据的雄辩,马歇尔无言以对,但他从心里佩服周恩来的机敏过人。事后,他对张君劢、罗隆基说:他从未遇过像周恩来这样的对手。另外也有一说,马歇尔说周恩来是他遇到的最出色的交涉家。 周恩来的雄才大略牵了马歇尔的鼻子。 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周恩来采取机智灵活的斗争策略,充分利用美蒋之间的矛盾及其反革命两面派的弱点,分别击之。前期避开美,斗争矛头指向蒋,狠狠打击其反动一面,推迟内战,为我军争取时间反击。待到后期美蒋公然合为一体时,斗争中心指向美,揭露美蒋和平骗局,争取第三方面力量。 1946年5月初,蒋介石准备派重兵进攻我中原解放区,把战火由关外烧向关内。周恩来闻知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在三人小组会上争取我中原解放军北撤,另一方面积极做马歇尔工作。在关内问题上,马、蒋持有不同意见,马歇尔不愿意看到关内战争全面爆发,使他调停工作彻底失败。周恩来抓住他这一心理进行争取说:政府军队将在5月4日至9日之间向中原解放区进攻,这是新的全面内战,我方将自卫反击。为制止进攻,希望政府派代表到湖北协商解决我中原部队转移问题。 马歇尔赞同周恩来建议,主张制止中原战争。随后三人小组赶赴宣化,签定了停止中原战争的协定,这为我中原大军转移、突围赢得了时机。这一举措,是周恩来牵了马歇尔的鼻子。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美蒋公然站到一起,为了庇护蒋介石,美方代表提出最后否定权问题③,遭到周恩来严辞拒绝。周恩来采取后一策略,斗争矛头指向美,揭露美蒋和平骗局,把第三方面力量争取过来。最后,无奈的马歇尔只好宣布“调停”失败。这个地位显赫的美军五星级上将最终败给了周恩来,但他还是从心里佩服这位出色的“交涉家”。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