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古语有之。县一级对上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下要关切回应群众的衣食住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域治理,既靠体制机制,也靠能力艺术,同样的一支队伍,如何激发出不一样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导向,在于风气。沽源县委提出“树立在局长层面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强化“腰部力量”建设。
局长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定位。县委、政府不仅仅是县委书记、县长,也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班子,而是由各部、委、办、局组成的,和县委、政府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整体和局部关系。能当上局长,肯定是千挑万选的,而且局长还是县处级干部的后备力量。因此,局长在干工作的过程中,着眼全县、服务大局是基本的政治觉悟,只有摆正位置,兵位帅谋,才能拓展格局,不断突破。对于局长来说,是先有了格局和能力,才有了进步的空间,而不是先有了岗位,再去提高格局和能力。我们有些局长,恰恰是把这个问题搞反了。
局长掌握着全县的资源禀赋。不管大局、小局,即使只是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也都应该站位全县的高度,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局长要当本领域、本战线的行家里手,上级的政策能不能吃透,落实的方案是不是可行,手中的资源够不够支撑,都需要因地制宜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到底该怎么干,局长最有发言权。只有一块块拼图搞好了,全县整体发展的蓝图才能绘就。局长必须具备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能力,遇事有见解、有主张,绝不能简单地把工作给县委、政府一报了之,给乡镇、企业一分了之。比如在招引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局长最清楚政策、规划和资源情况,只有谋划、包装出切实可行的项目,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招商。
局长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局从国家到省、市都有对口部门,需要领会政策文件精神,争跑资金项目支持,汇报沟通重点工作,在县域内则承担着细化方案举措、推动贯彻落实的职责。即使有些工作具体由乡镇来做,局也担负着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对于一些内容复杂、职责交叉的事项,一个局即使难以独立完成,局长之间也要不等不靠,主动向前一步,研究解决方案。上报县委、政府决策的时候,必须有问题、有办法、有比较、有意见。只有各局都像机器上的零件一样高效运转,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才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前后顺畅。
局长抓好班子队伍建设责无旁贷。局长要干好工作、抓好落实,也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而后者往往更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局长是一个单位的领头人,有什么样的局长,就有什么样的队伍。一个单位工作有活力、有突破,一定是局长敢抓敢管、身先士卒。一些局长说工作难推进、任务难落实,根本原因是自己不过硬,也没把队伍带出战斗力。当好局长,必须摒弃“老好人”思想,把“腰杆子”挺直,对自己狠一点,对队伍严一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团结实干的清风正气。
县委强调在局长层面解决问题,是希望局长在为全县想大事、谋大事、做大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当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