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教育动态 >

“在家上学”治不了教育的伤

时间: 2013-08-27 12:31 来源: 重庆商报 作者: 秩名 点击: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放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分析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1万元以下。

  所谓“在家上学”,是一种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父母或家庭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被调查家庭中,62.01%在家上学的孩子曾经在传 统学校学习,后来从传统学校中转了出来,其余孩子则一直在家上学。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 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

  这些年来,谈到教育总是沉重的话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培优”、“考级”、“择校”,件件关乎孩子的“学途”,终极目标直指一张社会的准入证书:大学毕业证。于是,教育成了“拼体力”、“拼智力”、“拼爹”的马拉松工程。

  教育无营养,孩子不快乐,这就是教育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之下,有人乐在其中,如“虎妈”、“狼爸”;也有人逆来顺受;当然,也有不堪重负,甚至选择逃离的。

  比如,去年曾有报道,武汉7对父母将孩子带到农村,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因对教育现实不满,把孩子留在家里教育的,这几年都有听闻,《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的出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一个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事实上,对教育现状不满是一回事,如何让教育符合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素质与生存需要,则是另一回事。换言之,放弃一种教育模 式,即意味着需要有更先进、更有效的模式来替代。那么,这1.8万在家上学的孩子,注定了是“千个师父千个法”,未必科学。它既无法体现教育的国民特性, 也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的优质供给,更无法给予完整有效的科学评价,是不可能持续与长久。这也是为何在家上学的现象,基本上都只集中小学生身上的原因。

  其实,以现代学校为构架的国民教育体系,从权益的保障、资源的分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是最优配置的模式。而教育的种种弊端,说到底还是社会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的偏差所致。

  当城管招聘要求硕士、洗盘工要求本科的语境下,让教育开始唯学历,不能简单叫盲从;当教育沦为分配社会资源的工具,甚至因为功利的目的,人为制造教育资源的紧张,所营造的畸性竞争秩序,也不能单纯叫乱象。

  毫无疑问,教育的种种弊端,是社会乱象在教育界的集中体现。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的主导决定了教育的走向。换言之,无论选择何种教育模式或者方式,都无法摆脱既有的环境。学校教育如此,家长自己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在家上学”治不了教育的伤。选择“逃离”的唯一价值,在于对教育功能与本有目的思考,对现有教育理念的批判。从家长个体教育意识自觉的角度而 言,是推进教育进步的一种力量。但是,转变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宗旨上来,更注重人的素质、心灵与人文情怀的培养,已经喊了多年,却鲜有改观,既 表明现有教育的强大惯性,更表明教育理念的转变超出教育部门本身的范畴。

  在此现实下,教育能够做的,一方面是给孩子减负,另一方面推进多元教育理念的融合。

(责任编辑:江南)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