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圐圙村,是沽源县小河子乡的一个行政村。别看村名不太雅致,但十里八村很有名气,就是因为村里的民间社火队远近闻名。
听老辈人讲,在还没解放的时候,羊圐圙村就有了社火队,是村里的聂万财老汉组织起来的。那时候扭秧歌的人少,也就是到了过大年才有几个人扭几下。解放以后,社会也安定了,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生活上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1952年村里成立了晋剧团,同时也就有了秧歌队。每到过大年的时候,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扭秧歌,参与的人也多起来,就连相邻几个村的年轻男女,都来参加羊圐圙村的社火队。
最先要成立“三官社”组织。参与三官社的人也都是羊圐圙村里最爱张罗的人。三官社里也有很明确的分工,最先张罗,在村里也有一定威望的人,叫社头,负责社火活动期间的所有事务,其它人就根据需要分工做事,有负责外在联系表演的,有负责内务的,也有专门负责社火治安的,也有担任秧歌队里主演的。
羊圐圙村最早组建三官社的主要有聂老汉、郭万金、杨全、聂荣、肖文亮、尤常明、尤常喜、杨青、肖文贵等人。他们几个除了聂荣外,全是秧歌队里的主要演员。尤常明扭得最好,他在船车队里是领头的,扮演的角色叫“风谷子”,其后是有扮演丑婆子的、扮演老王八的、有扮演傻二小的。
在船车队演出剧目当中,通常有四个人成为一个组合。演出内容大抵是比较喜庆的,演出形式是相同的,但唱词由轿夫所定,是不一样的。在妆扮好的轿子里是新娘子,前头的右手边是老婆婆,牵着一条红线,拿把扇子,给观者以媒婆的形象。轿子的后面是一老夫,为推车汉。在这个组合里,最特殊的一个人物,是赶车的车夫。他的特殊,不是因为他是车把式,而是他的扮相。在这个剧目里,他演的是丑角儿,羊毛朝外翻穿皮袄,赶车的鞭子,常见的一般是手里举根树枝或柳条。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他的名字也不同。在坝上张北、尚义县一带叫“愣小子”,而在沽源这一带称之为“老王八”。老王八在队伍的中间,等秧歌围的圈子跑的时候,谁要是偷懒跑小圈他就挥动着手里的树枝儿打。
除了这几个固定的角色,就是不同的组合了,扮相不同所表演的故事也不同,秧歌队伍里有旱船队,也有高跷队,有扮演西游记人物的,有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也有扮演梁山好汉的,还有接近生活的小品趣事。车灯与船灯在表演内容上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步法与表演形式。车灯队走的是大秧歌八字步,而船灯队走的是旦角的小碎步,踩着鼓点疾走。其表演形式是好几户人家聚在一起,笼一堆旺火,开始表演。三官社的秧歌队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组合,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历史长河的画卷。
羊圐圙村的三官社一般是每年的正月初三、四就开始成立,排练节目了。先是社头召集几个人开个碰头会,商量一下相关事宜。定下来之后,就分头工作,在村里的大街上像开会一样的做个宣布。爱表演的都要积极参与,找管理剧团的人挑选自己喜欢的服装、道具。各家也积极准备迎接秧歌队来拜望的烟酒、钱财。不准备不行,这是脸面。
初五晚上是公演,先是有三官社的头人带领先到村外的“三神庙”前表演。羊圐圙村的“三神庙”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座老庙,庙里供奉着三位老神仙。龙王端坐在中间,威严傲慢,左侧是笑容可鞠的土地爷爷,右侧是腰别一把砍山大斧的山神,甚是威风。大家在“三神庙”跟前笼一堆旺火,上香,向三位神仙祭拜,祈求一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间,有唱词云:“这堆旺火笼得悬,一股青烟上了天。要问这是因何意?风调雨顺好年现。”
庙前跑完后就到水井、碾房跟前表演,听说这是必要的祭祀活动,也是村里扭秧歌的惯例。这三处演完后就在村里的街心广场开始表演。大街中心点起旺火,船灯队就开始围着旺火跑,跑几圈就停下来,有人开始唱。唱完一段后开始再接着跑。羊圐圙村会唱的人很多,他们轮番地唱,唱得最好听的是陆森林、肖文亮、尤常喜等人。
初五过后,从初六开始按家表演了。三官社很公道,他们说先到那家就到那家。一般是从村西头开始,挨着按村户的顺序跑,一个晚上跑不完第二天就接着跑,只要是没有户家拒绝的都要跑到,是体现一个家家平等的原则。每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希望三官社能到自家门前敲敲打打,俗称“敲敲运气,打打灰尘”。就算有常年不住人的人家,也要在门前笼一堆火,请三官社来给敲打敲打。
挨家挨户拜年的时候,都要说好话,这几天不说不吉利的话。比如,家有老人的,三官社就会说“双扇门单展开,迎面出来个老太太。三根头发两根白,越老越发财。”如果进的人家房舍比较好的,说辞就是“砖漫地,养成房,玻璃窗子亮堂堂。转码头,虎壁墙,光景越过越红火。”如果这户人家只有女儿,没有男丁的,就说成了“初三十三二十三,姐妹二人绣牡丹。牡丹绣在窗帘上,看花容易绣花难。”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一进门,说完这通好话,锣鼓镲就开始敲打。主人家在当院里摆上方桌,摆好饭菜、点心招待三官社。在三官社团队里,进门说好话的那个人扮演的角色叫“瞭缝子”,有专人担任,这是个主要人物,需要有见识、有文化,会编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三官社在表演内容上也在一步步改变、更新。进入新时代,唱词就有了新内容,比如在政府大院里的唱词是“抬起头,用目观,看见领导在面前。改革开放就是强,领导带领全县人民奔小康!”还有是“如今社会就是好,吃了社保吃低保。”一切内容都是跟着时代现编。
村里表演完了之后,还要去别的村进行文化交流,都是临近的村子。有一年是最热闹的,那是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羊圐圙村的秧歌队,去脑包山村和他们的龙灯汇演。脑包山村的龙灯那可是全县有名的社火组织,听说曾经到张家口参加过表演。与强手竞赛也算是给本村挣得面子的机会,羊圐圙村里的社火队都铆足了劲,准备和脑包山村挣个高低。所有会唱戏的人都参加了秧歌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阵容。羊圐圙村唱花脸的三木匠、膀子红小刘沛、青衣陈玉仙、刀马旦尚金荣、多面手陆森林等都上阵了。
从三官社的锣鼓镲敲起到正月十五以后结束,三官社就彻底解散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就正式开始,人们该干啥就开始干啥,显得有起有落。
古往今来,民间认为,三官能为人赐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介绍太守张鲁时,就详细叙述了其祖张陵宣扬三官敬仰之事。此后这种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记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所以古人有云:“天官、地官、人官,只在心官不昧;求福、赐福、获福,还须积福为先。”
由此可见,三官社之所以在民间受到尊重与欢迎,是因为寄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是人,都有个寄托夙愿的东西在冥冥之中存在,三官社即是如此。一直以来,三官社在民间经久不衰,这恰是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仰与信念,在民间牢牢扎下了根基,社火更是乡愁,所以一代代传承至今。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