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沃土佳话 >

莲花滩的历史烟云

时间: 2017-04-01 21:35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国清 点击:

  天地造化莲花滩,人文荟萃山水间。

  --题记  
 

  《口北三厅志•山川志》记载:“独石口西北,金莲花滩也”。想象中的莲花滩,黄灿灿的金莲花亦或蓝格莹莹的马莲花开满了平悠悠的大滩。其实不然,莲花滩无滩。莲花滩挟塞外长歌,扼幽燕千峰于沿坝山区。为什么叫莲花滩呢?可能在古时候,莲花滩确实是遍地金莲花,因而得名。要说莲花滩的山并不险峻,可这里的山很耐看,灵秀。一溜溜大山,一溜溜沟,那一山一壑,次第交错,便次第出自然的韵味;那一峰一岭,层叠错落,便错落出生命的喧闹。
 

支锅石
 

  出莲花滩,南行七里,至东坝。折而东南行,进入山区。越四座窑子,沟深弯急,山路渐险。下一陡坡,遂进入东西向的一道幽深峡谷。峡谷南北,山簇拥着山,山上苍松翠柏,山花绚烂,植被层次分明;山下沟深壑远,乱石纵横,偶有细细的一股清流自山畔沟谷潺潺而出。东行,山路崎岖,峰回路转,明长城在峡谷南侧的山巅时隐时现,前方一座高大雄伟的烽火台在视线中渐渐清晰。过三棵树村,东行约二里,黛痕翠色深处,隐一村庐,便是支锅石村。
  三两村夫在山脚田间劳作,一溪清流缓缓绕村而过,蓝天绿树,红砖青瓦,鸡鸣山涧,犬吠柴门,重山隔红尘,幽境生禅意。好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野性中蕴含着恬淡悠闲,灵动中彰显着柔美毓秀,野山野水中蓄积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远处的山峦和支锅石隐在薄薄的雾霭中,站在山前溪流边,轻轻地吸一口大山里的空气,上冲脑门,下沁肺腑,顿感神清气爽。一处幽栖之地,神仙之所,一处别有山野情趣和淳朴民风的塞外秘境,只是村人久居而不觉。
  过支锅石村,沿着峡谷东行三里,即西栅子口,明时一处小关隘。东行四里,至北栅子口,南距独石口五里。北栅子口“两山夹峙,只容单骑”,是明时防卫京畿的一处边关大口,最称冲要。
  按《口北三厅志•山川志》记载:“铛脚石,独石口西北十里有巨石,三面鼎峙,相去各百余步,如铛脚故名,俗呼支锅石”。支锅石村因此而得名。
  支锅石村东那三块儿巨石,即支锅石,亦名铛脚石。支锅石,三石鼎峙,各具形态。一石阳刚雄健,挺向苍宇;一石仙风道骨,飘逸空灵;一石拔地而起,静伏山前。古人云“山无石不奇”。石本自然一物,一石自成一峰即可称奇。支锅石,峡谷间突兀如此三石,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石独自为峰,堪称奇观。是盘古开天时由天外飞来的呢?还是辟地时由地下突然冒出的呢?不得而知。真可谓天地之灵,自然之妙,造物之巧。
  “铛”,《世说新语•德行》记载:“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铛,古代一种三只脚的小锅,用来温酒、煮茶、热饭。“铛脚”,啥意思呢?明•张岱的《夜航船》记载:“唐代薛大鼎守沧州,郑德本守瀛洲(今河间),贾敦颐守冀州(今冀州),故时人称三人为河北道铛脚刺史”。因三人亲民爱民皆有政绩,后人用“铛脚”来比喻德政、勤政,亦有稳固之义。
  支锅石,隐在大山深处的三峰巨石。千百年来,“藏在深闺人未识”,且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内涵。“铛脚石”,定为贤士所名,以勉励后人以德修政,可谓“官道之石”。为官者应多来“铛脚石”走一走,看一看,从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明鉴意义中汲取为官之道,总比去威海的“天尽头”或海南的“天涯海角”有意义吧!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