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文史汇编 >

在塞外享有盛名的民间艺人--邢大才

时间: 2018-04-06 20:57 来源: 邢大才 作者: 郭郛 点击:

  邢大才,现年七十八岁,原籍河北崇礼县,现住沽源县黄盖淖小井沟村。
  邢大才是塞外群众熟知和喜爱的“二人台” 艺人。从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他长达四十多年的艺术形象在人们心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文坛百花竞相开放,邢大才又抖擞精神重登舞台,传授技艺。
  “二人台”是民间演唱的一种小戏,最早发源于山西、陕西北部一带。明末清初坝上草原从山西来了大量移民,“二人台”也随着移民传了过来。“二人台”的服装、道具、乐器都很简单,三五个人凑合到一起就能演唱。
  邢大才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没能使他的艺术才华得到进一步发挥,没能使“二人台”与“雅戏”共登大堂为众多人承认和欣赏,其原因主要是:演出形式降低了“身价”。“二人台”的最初演出形式是自拉自唱,或干脆不拉,用竹板自打自唱。表演时一男一女(男扮女装),露天打“地台”,就地围成一圈观看演出。为了逗笑取宠,艺人们杜撰了种种不堪入耳的“艳话”。服装道具,乐器都很简陋。
  1927年20岁的邢大才因家境贫寒,到现丰元店乡四道沟给财主家打短工。四道沟马先生家里有几件乐器,晚上在家教戏。每天散工后,邢大才一帮年轻人便去看热闹,久而久之,他们对“二人台” 发生了兴趣。到旧历十月场打完了,有人提议说: “咱们也跟马先生学戏,大冬天了,回去也闲着。”跟马先生一讲,马先生同意了,条件是一人一百斤莜面,一口袋牛粪,一块“大洋” 作为“学资”, 两个月出徒。邢大才聪明乖巧,加之又起早摸黑,肯下功夫,一个多月学会了《走西口》、《打秋千》、《五哥放羊》等传统剧目,深得马先生赏识。不巧,起了“嗓蛾”,连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回家。回家数月后病好了,但马先生戏班已经外出演出去了。他到处打听,毫无音讯,邢大才不死心,一边打探马先生的踪迹,一边看戏、听戏、学戏,这是邢大才的艺术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邢大才能与人搭班唱戏了。他先后搭进了“二人台” 名伶“荞面担”班、二人台宿星“金牙四” 班,在这两个班的实践,使他在艺术上有很大长进,也给他后来唱红埋下了契机。
  邢大才在与老前辈配戏中虚心学习,认真实践,逐渐小有名气,份钱逐步增多。他搭班每到一个村,三五天走不了,往往是这儿没唱完那儿就来接了。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他的足迹踏遍坝上大部村落。南至赤城马莲口,东到号、头滩、干沟(“号”南北排号头,南五排大部分在沽源境内,北五排在内蒙古;“滩”指丰宁大滩一带; “干沟”指内蒙多伦东、西干沟一带),北到内蒙白旗、宝昌一带,西至康保、尚义、张家口。
  1931年22岁的邢大才技艺提高了翅膀也硬了,他听说在宝昌臭水井有一个班子唱戏,唱得很响。邢大才慕名徒步从家里来到这里,连看了两个晚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发现这个班子功底不错。角色齐全,自己也想跟他们一起登台演唱。于是他找到班主,说明了想配个角的来意。班主是个爽快人,欣然同意了。第一出戏,唱《大钉缸》,邢大才饰“胡轱” (钉缸人),他使出浑身绝技,亮出所学功底,他上场一亮戏,得了个满堂彩。邢大才的嗓音、表演以及妙趣横生的言吐,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叫好声。班主非常高兴,决定留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好才地。散场后班主向他表明挽留的意思,邢大才心中有数,说他只是过路借点吃的,家里还揭不开锅。班主一口应允,次日打发两个人用毛驴给邢大才家送去一口袋莜面。邢大才演戏也很卖劲,一直搭了一个月班,他的名气渐渐在宝昌一带传开了。
  伪满时,沽源小河子镇设了俱乐部,邢大才听说后跑到小河子,找俱乐部部长说想配个戏,部长答应试一试。头一场唱的《西城根》,一场轰动了整个小河子。部长说别让这后生走,一天给他一块“老人头”。过了两个多月,俱乐部有点给不起了,邢大才才离开小河子。
  有次邢大才所在的戏班去崇礼根道沟唱戏,求村里派饭,村里说已有一班戏,对他们很冷淡,也不给派饭。他们气不过,决定唱对台戏,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就草草上场,说唱就唱。那个班唱的是《大碰花》,他们唱《拉老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班一比,相形见绌,那个班唱到半截连饭也没吃就灰溜溜地跑掉了。
  一次由“天城老王” (即“吹破天”,真名冯子存)领班,另有艺人“老疙瘩”、“皮匠老王”、“四美人”、杜旺、邢大才几人搭班去柳条沟演戏,可巧有一班在地主院里唱。“天城老王” 与众人一商议,决定要唱一唱,于是他们找到柴禾,点了一堆火,在地主院外唱了起来,看戏的人都被他们这一班吸引过来了。
  后来,以“天城老王”为班头,带着在柳条沟的全班人马和新投来的名艺人“金牙四”、“小五子”来到张家口南市场,意欲闯荡闯荡。民国时期,张家口南、北市场是专供相声、说书、秧歌剧团、“小戏” (即二人台)和杂耍演出的地方,演到紧要处就敛钱。意想不到,颇得市民、拉洋车和小商人们的捧场,一时轰动张家口。“三合” 茶馆一看有利可图,把他们请到棚里演,五个大子一个门票,每场观众2000多人。“天城老王”戏班的唱红,使众多名伶纷纷入班唱戏,进来的有:
  “二女子”,本名王桂香,宣化府人氏,是名演员“两股风” 的徒弟,攻青衣花旦、后来成为“旧园” 的头牌角儿。技艺极好,除精于本身行当外,还能反串须生、小生、花脸。后成为山西梆子第一代坤伶。是著名演员筱金婵的师傅。
  “二丫头”,年龄二十五、六,是一位崭露头角的演员。
  “小有子”,蔚县人,攻花脸,当时三十多岁。在民间也有名气。
  进棚的开台戏是“打秋千”, “金牙四” 与邢大才唱。接着是《走西口》,“二女子”饰玉莲,邢大才饰丑婆, “二丫头” 饰相公,一场戏轰动张垣,场场站无虚席,致使有名的“庆丰”戏园一个星期没有开台。
  邢大才戏路宽, 生、旦、净、末、丑无所不行,扮相逼真, 唱腔圆润、宏亮。他结识了众多艺术前辈、名伶,善于取人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本,这就使他的表演艺术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邢大才不但自己潜心于艺术实践,而且还热心培养新人。他在小井沟教出的徒弟,有的后来在沽源西部的一些村子中出了名。
  坝上是“二人台”繁衍和发展的沃土。“三人子”班、“兰城子”班等也都很有名气。
  “二人台”是民间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山花,愿她今后在内容、表演形式、音乐、服装和道具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革,放出鲜艳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