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戏台 拉大剧、扯大剧, 姥姥门前唱大戏。 搬闺女、请女婿, 外甥小子也要去。 舅舅稍了肉脚子,(猪蹄) 掰给外甥一豁子。 外甥吃了还要去, 赶会看戏舞鞭子。 沽源县的赶庙会由来已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几百年的历史。古代百姓在幼苗生长期间,赶庙会唱大戏祈求神灵降雨、保丰收的祭祀活动,也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沽源县是一季作物,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农民锄完地就等着老天爷下雨滋润禾苗。坝上地区十年九旱,唱几天大戏就是期盼老天爷给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解放以前,“赶会”在沽源县最上讲究的就是莲花滩乡丁庄湾村的大戏,因为该村地处沽源、崇礼、张北交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外联的广泛性,自古就有村民赶会唱大戏的习惯,戏楼也很讲究,有上百年的历史。县城小河子、平定堡都要错开时间陆续赶会唱大戏。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开唱,会期七天。当时邀请的主要是山西的晋剧团、河北梆子、京剧等。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戏词,讲出几段家喻户晓的戏剧段子。围绕戏台的会场就是百姓一年中最向往、最热闹的地方。戏台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老百姓不管穷富都要赶着自家的马车、牛车去会场看戏。在车上搭一个篷子,一是为了防晒;二是为了避雨。再则也显得好看和气派。全家人穿上最干净漂亮的衣服都挤坐在车里,说着笑着、盘算着。识戏的老年人说要唱什么戏,戏里有什么人,是哪个名角儿扮演哪个角色。年少的玩童盘算着,想看看“拉洋片”中的小人人,再让大人给买几个小果果,年轻的未婚男女就更有一番粉红色的情丝和春意。那心情比中了头彩还高兴。 坝上人热情好客,在“赶会”期间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邀请来看戏,台上真情投入,台下牵肠挂肚。有看戏的也有看角的,更有泣不成声的。会场中,货棚都搭在离戏台较远的地方,卖镰刀磨石、绳子耙子、马鞍子牛套引子等等所用的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戏台两边是饭棚,胡麻油炸油饼,来一大盘猪头肉,再来一碗凉拌荞粉,男人们当然是要大碗喝白酒的。全家人坐在饭棚里狼吞虎咽地吃上一顿那才叫真正的赶会。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在会场上溜达一圈亮一亮自己的行头,显摆一下自己的时尚。地主家的少爷是要比着飙坐骑的,看会场有哪几家的少爷来,有没有超过自己宝驹的。他们可不是来看戏的,少爷们一是来比赛的,二是来选妃的。我二姑的婚姻就是在小河子赶会时,被大地主家的少爷相中了,促成了大地主家少爷和佃户家小姐的奇妙姻缘。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