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沽水风华 >

此间岁月亦如歌

时间: 2019-04-03 14:15 来源: 沽水风华 作者: 温秀荣 点击:
 
  时间是世间灵异之物,终能将腐朽归类于腐朽,将珍奇沉淀为珍奇。而中秋节与过年,又像是时间这张大网的纲目,在每一个年度里统领着人们的物质与精神。四十年回顾,一方土,几代人,曾经有物质层面上艰难生存的夜雨寒灯,也不乏精神世界的桃李春风。
  1978 年的中秋节,我虚岁十一,已经对给人印象深刻的事物有了记忆能力。
  那时沽源县农村还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之下。中秋节到了, 各个村庄还都胶着在秋收晚期的劳动中,鏖战正酣。直到临近中秋节的前一两天,生产队长才大手一挥,一声令下:本生产队放假两天,准备过节。估量自己队里的家底,由队委会或大队统一规定,杀一两头牛、十几只羊。操刀者是伸胳膊挽腿的,流程是全程露天播放的,杀与分割的场面是人欢狗吠的。打着各式补丁的小盆子早早地就排满了院子,一群垂涎三尺的孩子,打闹着,嬉戏着,但眼睛始终在看护着各家的盆子,随时等着盛放那鲜红、莹白的肉。大人们大都躲在稍微远离分肉现场的地方,但目光其实跟孩子们一样,死死盯着那些一年中比较罕见的肉。在大人、孩子久久的期盼中,村委会按人口分好肉和骨头,最后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谁家要哪份。当然,也有畜牧业条件不好的村庄,养的牲畜数量极少,那是舍不得杀来吃的,他们过节的肉类很可能就只有自己家里的老母鸡了。社员们自己家院子里基本都有一个菜园子,芹菜、芫荽、葱、南瓜是有的,平时吃起来也没觉得多香,但有了羊肉,就不一样了。
  中秋节晚上,铁锅炖牛羊骨头的浓郁香味弥散在村子的上空,掩盖了村庄里禽畜散发的味道及其生产物的腥臊臭味。大人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孩子们一会一会趴在有缺口的锅盖边上,偷窥、流口水、深呼吸。等母亲们掀开木头锅盖的一瞬间,孩子们才发现锅里原来扣着个搪瓷盆子,那是因为骨头太少,不容易炖烂,母亲们才想出的招数。全家人迫不及待地开始啃骨头,啃吃骨头的过程,太过沉醉和迅疾,这里语言似乎有点苍白乏力。第二天的午饭,大多数人家还紧跟上一顿,羊肉炒胡芹,蒸馒头。也许是羊肉与胡芹之间有呼应的密码,也许是在那个寡淡的年代里那一顿饭菜吃得太解馋,那一个菜式的味道,令无数人怀念一生。
  月饼是中秋节的符号性食品,70年代末的月饼是要由供销社供应的。记得县、公社和大队三级供销社的前墙上都书写着八个醒目的正楷大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现在想想,还真是“保障供给”,月饼要凭证票购买,每人限购一个,每个半斤。月饼大都是白砂糖馅,加几根青红丝。水果也靠供应,数量和种类也都不多。也有比较富裕的村子,社员们拿出攒了很久的白面、麻油、糖,做十几个、二十几个、三十几个不等的月饼。因为用料的大方或节省,使月饼出现了不同的口味,因技术的精粗也使月饼的品相各异,说起来倒是极具不同的家庭特色。月饼做好了,还要馈赠最近的亲戚几个,留几个家里待客,最后留给自己吃的,也没几个了。中秋节晚饭后,扫干净院子,放上饭桌,把月饼切成四块,再摆上果盘,供奉月亮。既享美食,又有满月,孩子们心情好得往往游戏到很晚。有限的几个果子则盛放在线绳编结的果络子里,挂在胸前,舍不得吃,只为了闻味。秋天是万物成熟达到极致的时候,我个人认为的中秋节的内涵,一是我们这个以农业起家、立国的民族在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奉和感恩,是祭祀天地自然的一次仪式。二是搞一次收获时节的庆祝和自我慰藉,大半年的劳作已经筋疲力尽、神经麻木,搞一个仪式并吃吃喝喝以安慰身心。三是搞一次家族的团圆,给婆家娘家送一点礼物,表表心意。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中秋节,给人印象深刻的也就剩吃了。
  生产队里的活计永远那么忙碌,眨眼间,就过年了。70 年代的过年,内容是远远胜于形式的。记得每年即使到了腊月,生产队的工作也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场院里还有收尾活儿,各家各户的钱也少,过年的事就安排得挺紧巴。因为还没搞完一年来的收支结算,当然不能分红,生产队就先人性化地预支给社员们一点专款,用以过年。人口多于五人的户每户十块,少于五人的户每户五块。供销社按人供应棉花、棉布、红糖、白糖,粮库供应给每人二斤白面。至于清扫屋里、院里的卫生, 都在生产队的劳动散工以后进行。洗涮被褥的事似乎没有,因为那个年代, 人们家里的被褥是没有外面那一层罩子的,都是两层布夹一层棉花,寒冬腊月,拆洗被褥显然是在开玩笑。衣服,换新的不多,拆洗一下的有可能。或者,换一件干净的旧衣服就算过年了。也有的人家,给每个家庭成员买一件小的新东西当作过年礼物,比如,新帽子、新头巾、新铅笔盒、新鞋、新袜子等等。吃喝方面也一样,因为每年从生产队里分的口粮不是很宽裕, 家里养的猪不多,还指望出售它换一点钱零用或存起来盖房子娶媳妇。一户人家杀一头猪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都是买十几斤猪肉,杀几只自己家里养的公鸡来过年。母鸡是重要的经济来源,是断不可杀掉吃肉的,那是掠夺性地过日子,是要被全村人笑话的。
  一进腊月,村里被杀的年猪就以嘹亮的嚎叫拉开了一座村庄过年的序幕,村里少数几户杀猪人家大锅里炖的杀猪菜,几乎让全村人又体验了一遍半年来首次吃到肉的狂喜和活着的幸福。接之而来的是吃酸菜拌粉条、炸年糕等等。那个时候,上好的肉是肥猪肉,腊月、正月里,切一刀肥猪肉, 剁饺子馅儿、炒菜、红烧后蒸一碗,都是美味佳肴。在菜尚且缺乏的年代里, 比菜还稀缺的肉,每一年的过年前后,都像美丽的彩虹一样让人万般留恋却又迅速地消失。买一斤生的葵花籽自己炒,又总是炒不好,因为练习的次数实在太少;二斤口酥;半斤水果糖;两盒烟卷儿,好像叫官厅,都是用来待客的,自己家男人是不允许随便抽的。红纸裁条,写上书法水平参差不齐的毛笔字。各色彩纸,剪出窗花儿、挂钱儿,再用彩纸、高粱秸秆扎糊一盏灯笼挂在房檐下。五六根二踢脚大炮、一串鞭炮压在炕席底下让它干燥,差不多就是一个年了。
  年夜饭煮点骨头,捞大米饭。因为常吃的米是小米,人们习惯把罕见的白生生的稻米做的饭强调成大米饭,就像以前的坝里人因为麻油稀缺而习惯把炸糕称呼为油炸糕一样。而且,这一顿的米饭一定要有剩余才好,以求来年有隔年粮。守夜,村里人叫熬年。大人们打一会儿扑克,孩子们串一圈儿亲戚。听墙上挂的广播里播放的民乐,笛子独奏、唢呐合奏,不外乎《扬鞭催马送粮忙》《百鸟朝凤》《喜洋洋》等,也广播着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全国人民在喜度春节的消息。
  春节的早晨,五更天全家都起来了,在睡意蒙眬中点燃旺火。放炮,摆饭桌,喝红糖水,吃点心。剥开葵花籽的皮,叫剥穷皮。早饭是饺子,包着硬币,谁吃出来谁有福。然后,在自己家、去亲戚家,磕头拜年,发、收红包,当然钱币非常少。劳苦功高的男主人在家庭里拥有绝对权威,喝三杯八三大曲,已经是一个家庭对他最高的礼遇和奖赏。
  我县人民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走进了80年代,那时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首先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积极性的调动,首先带来的就是物质的富裕。那时过中秋节,比较富裕的村庄,差不多家家都要杀羊、做月饼了。过节的羊肉有了剩余,就风干成肉干儿,过些日子烧着吃,是难得的农家美味。人们也找到细细品尝“羊肉炒茄子,香死老爷子。羊肉熬瓜,香死老妈”的滋味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二个好处是人们出工的时间自由了,杀羊炒肉真是既有时间也有材料了。这时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粮食多了,不种小麦也可以用莜麦换小麦,白糖红糖可以随便买。自己可以安排一天的时间,人们就全家动员,和面、做馅、看炉。馅里不仅糖放得更多,还放些核桃仁、瓜子、葡萄干之类的佐料。捏出的月饼也要用洗干净的梳子齿压出花纹,用胡萝卜刻成五角星,蘸上红纸、绿纸浸泡出来的红、绿颜料水压在月饼正中间做出花样。人们家里做的月饼多了,质量、品相也好了,送给亲友的也更多,从一两个增加到五六个。供奉月亮的仪式一如既往,全村人都沉醉在物质欲望刚刚满足的巨大幸福里。
  过年的情形也类似,就是一个多。炸糕、油饼、麻花一口缸,猪肉一口缸,粉条、冻豆腐一口缸,蒸熟的馒头、包子、包好的饺子,都冻起来放缸里。全家人都买新衣服,贵贱不说,要换新,求好运。整件儿买酒,买鸡胸架、饮料,买很多种的炮。外号叫“黑脸蛋儿”或“黑标签儿”的、老龙潭牌的沙城白酒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山楂酒、青梅酒等果酒用于富裕人家招待女宾。除夕守岁,大人们有的开始玩赌注不大的麻将、三打一等传统娱乐游戏,更多的是几家人守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马季、姜昆的相声每年都给人们带来长久的快乐。春节早晨的活动项目多起来了,祭祖、上坟、接财神喜神、拜年, 压岁钱也增加了额度。正月里,村里开始雇一个三四个人组成的二人台小剧团唱三五场小戏,或者雇本乡土的业余剧团唱几场山西梆子。三里五村的人们,聚集一下,看戏也看人。戏的内容已经看过十几遍,谈不上精彩, 聊以热闹。那个时期,感觉到过年的旧传统回归了很多。那是一个人们都吃饱穿暖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家都感觉到物质满足的幸福时期。人们尽兴地采购节日食品,任性地囤积着年货,望着节日饭桌上吃剩下的堆积累累的鱼肉,感觉到了真实具体的活着的滋味。记得1990 年左右,我妈在腊月里杀了十只公鸡,在年夜饭上,煮熟了端上桌,每个家庭成员一整只鸡, 想吃哪块儿吃哪块儿,我首次感受到什么才叫“豪奢”。
  大约是2006 年吧,沽源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鸿源超市在县城出现,后来福祥、乐享等连锁超市相继入驻沽源,许多个人商店也由拦柜遥望发展为自行择物统一结算的超市运作模式。县城里的商店和乡镇里比较大的门市部都摆满了过节所需的各种商品,人们在过去年代里的杀羊、杀鸡、做月饼这些劳碌都省去了,只要带着人民币去购买就可以,备节就是一两天的事儿。
  仓廪实而更知礼节。中秋时候,想起感念的人、牵挂的人、需要关心的人,电话唠唠,拎点礼物去走一走,给匆匆流逝的日月画一个逗号,为淡化了的情缘之水再换上新茶。夫妻结伴去步行街鸿源超市、旧车站院子里的大市场,买几箱承德杏仁露、八宝粥、牛奶,或者去银河糕点厂、大林糕点买几包月饼。采购与探访的情谊已经远远大于礼品数量的多寡与味道的咸淡,日渐老去的是亲朋的容颜,不老的是今生今世的情谊。毕竟, 膜拜鬼神尚不如友善亲朋更有温度,更有呼应。
  普通百姓,欢聚欢宴,乐享天伦,在过节的仪式上,品味生活。国家普及中等教育和高校的扩大招生,圆了更多孩子的大学梦,于是就有了许多父母在月亮底下,想念在外读高中念大学的孩儿。苍天厚土,日月精华,赐人类五谷菜蔬、瓜果梨桃,春花秋月、飞禽走兽,让我们能够时而膏腴丰饶,时而清爽淡泊,或者荤素相宜,其乐陶陶。月圆之中秋,天人合一、物我相悦。
  过年的情形也一样,基本上都是购物过年。农贸市场和超市、服装店都备足了年货,啥都有,采购就是了。对联、窗花、速冻饺子、炸酥的鱼、空运过来加着冰袋的阳澄湖大闸蟹等等,各人家按自己家的财力和兴趣口味或者品味,共同参与到采购年货的潮流中去,似乎是天降吃穿,福满人间。
  社会在发展,物质带给人们的快乐渐渐减弱了。近些年,无论是过中秋还是过年,人们的兴致都不再高涨了。不再需要亲自操刀宰羊,旧车站市场、各家牛羊肉店有白条羊、羊骨头、牛骨头,超市里有肉鸡、柴鸡、虾,甚至是蟹、各类海洋鱼。服装的材质,从棉麻到丝绸到兔皮到羊剪绒到羊绒到貂皮,几乎穷尽了人类的想象。度过了物质恐慌的民族集体坎坷之后,人们开始反观内心的需求。过年的滋味,各年龄段都不尽相同。书籍、网络、影视、手机短信段子、微信段子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变得立体和多元化了。
  流年似水,步履匆匆,一驻足,一回首,都是需要的。事业上的险阻,感情上的胶着,经济上的困顿,都需要一个拐点,这是过年的心理学意义,和老祖宗悲悯后代的济世玄机。但是,过年的仪式中人们对否极泰来的期盼,那是人人意会而无须言传的。记得,我在许多个春节早晨许过的愿都一一实现了,因为,社会就在向前发展着,人类正走在追求文明的路上。
  乘着中华民族再度腾飞的翅膀,借助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春潮,凭借着多起来的收入和大起来的胆识,近几年春节和中秋节,沽源人民也开始与全国同步。2017年已成为全民族狂欢模式,大家放肆地购,坦然地吃穿,随性地游戏,堂而皇之地游逛,甚至游逛到世界各大洲去。食品服装手机电脑汽车等物品的种类已经包罗万象,横跨全球。吃穿玩的技术也几乎穷尽目前人们的想象。去年春节,我的同学组团去新加坡旅游过年。不少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趁着节日假期,抛开传统的过节程序,一家人自驾或者跟着旅游团走遍大江南北。中秋节,我收到了学生从南方寄来的肉馅儿月饼,甜糯适口,绝不肥腻。今年(2018)正月,收到儿子从网上购买给我寄回来的美国蓝莓干、葡萄干、产自英国的梳子,而我自己也给姨妈通过国际代购买了俄罗斯无糖奶粉、椴树蜂蜜等作为过年礼物。
  在家里过节的,吃穿用玩,也渐渐讲究了。包括年夜饭在内的家族亲友同学聚餐,都要选择装潢比较敞亮的大一点的饭店,菜式菜肴渐渐开始注重材料的新鲜和健康了。沽源县城各大卫生条件比较好、饭菜质量比较高的饭店的雅间甚至需要预定。节日期间,歌厅、电影院开始跟棋牌室平分秋色,全县也已经有读书岛、沐心书屋两处高雅的书屋,映射出我们地域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熹微的曙光。
  世界真奇妙,食品那么多,不但商机无限,人们追求的人生价值也各有不同。地球村,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普通的沽源人都体会到了它的开阔、丰富,都体会到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自豪和生而为人的高贵。出去过的人们往往增加了对生活的认识和工作的动力。旅游过节基本成了本县中产阶层的庆祝方式,这一潮流正在扩大我县人民的眼界、提升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也必将影响我县城乡人民的生活理念。这也标志着我县人民从物质幸福时代向精神幸福时代迈开了毫不迟疑的步伐。
  近十几年,县政府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力打造庆贺新年的集体性活动。元宵节的花灯展览从人民街影剧院小广场转移到文体广场, 县城近郊的烟花燃放成为一年中水城居民期盼的盛事。县城人都邀朋呼友、搬姑请舅、成群结队,观景看热闹,喜庆氛围自不待言。欧阳修有“花市灯如昼”,而我们早已经添上了声光电的现代技术,如果欧公在世,一定会亮瞎他老先生的近视眼。
  四十年来的过节,枝枝节节、方方面面、日新月异的是缤纷的过法, 薪薪火火、古古今今、一脉相承的是百姓乐活的态度。我们这一方人,从仅仅依赖本土出产的莜面、山药、牛羊鸡肉等有限的物质生活和听几句二人台、评书段子、水准不高的山西梆子组成的精神生活,到现在我们也能够基本实现吃、穿、阅读、观赏风景和影视的全国化和国际化。我们紧跟着国家民族的脚步,走在追求物质及精神幸福的道路上,从未偏离对美好日子的向往,从未停下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步伐。
  时间,走过了四十年,回首顿足,碎玉散珠,只能捡漏,但是,无数人的生命历程,就在其中。节日,只是时间这组长句中间的标点符号,表达激动疲惫后的停顿和喜怒交集的语气,整篇文章的内容还深广得多。这是一个地域人们的成长史,也是我们广大北方农村的成长史,从谋生存到谋幸福,其实也是所有民族或者说全人类的成长史。让我们且读且珍惜,感恩周遭的一切人文和自然的际遇,越来越学会去抓握生活的内核,放眼未来。因为,际遇无所谓好坏,成长就是幸福,流金记忆指间沙,此间岁月亦如歌。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