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米林村

时间: 2018-09-22 14:32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沫末 点击:

  初秋的米林村天高云淡,街道整洁,房屋敞亮,既没有收菜大车腾起的烟尘,也没有箍着头巾口罩包菜的女人,与其他诸多村落大不相同。村中心的小超市门前,聚集着十多个拉家常的老人。在择落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的村委会,村书记金建军和几位老人正在等候我的采访,让我对这个村庄有了一种特殊的亲切和敬畏感。
  米林村位于九连城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据相关史料考证,这个村建于1922年,迄今已经将近一个世纪,难能可贵的是,竟然有人能将村里的历史渊源讲述得如发生在昨日一般!米林村人动情地讲述着自己的村庄,带着一种对已逝岁月的缅怀与自豪,似乎岁月又回到从前,仿佛最早来米林村放牛的那个名叫金库的老人,此刻正在村前面的草滩里放牛,而米林村最初叫“金库营子”,也是因为金库最先在这里定居的缘故。
  米林村周围土地适合种植谷粟,1964年沽源县在此大面积种植谷粟,植树造林,将金库营子改名为“米林村”。米林行政村北的两个自然村赵老四营子、刘磨官营子紧邻内蒙古太仆寺旗的村落。赵老四营子在解放后河北、内蒙划界时,被以村中心小路为界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对父子两家分住在路的两侧,一家成了河北人,一家成了内蒙人。赵老四营子与刘磨官营子已于上世纪60年代并入米林行政村。
  当初金库牛倌来的时候,这里还是蒙古人的牧场。金库给蒙古人放牛,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高地处建起了牛场,大量承揽牧区寄养过来的牛群。金库逐渐从牛倌发展成为牛管头,使得许多从各地来坝上谋生的人多了一份新的营生。米林村的于家、李家等就是因被金库雇佣放牛逐渐在米林村安家落户的。于德祥老人7岁那年(1936年)随父亲到金库营子放牛时,这里已有30多户人家。当时赵老四与刘磨官已从蒙古人手里购买了大量的土地。逐渐迁来的贫困户租种地主赵老四与刘磨官的土地,同时还能给金库放牛挣些口粮(当时以莜麦作为牛倌的劳动报酬)。
  最早以放牛为生的于德祥老人说,当时米林村四周的草滩上,青草一人多高,牛群散落在草场里,静卧时在远处根本看不到。他用最直白朴实的语言解读着这片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与神奇。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处于草长鹰飞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缘的米林村及周边草场,目之所及多数只剩下低矮稀疏的芨芨草。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目前,米林村的饮水质量较差,为让米林的村民们今后能喝上放心水,村委会计划从附近的五间房村引入优质水。
  金家在米林村算得上富有传奇革命色彩的家庭,而这种传奇也是金建军的祖父用生命写下的红色家族史。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村民尽管已经渐渐远离了那段残酷的历史,但是当我们追述一个村落或家族的时候,仍不得不触及并无奈地翻开那沉重的一页……
  1946年9月20日,对于米林村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当村民们还沉浸在刚刚获得土地的喜悦中时,刚刚被清算了的地主和土匪武装疯狂反扑过来,将村里人围在大场院中。提前得到风声的村民把农会主席金子龙藏在了比较安全的地方,但是土匪势力抓住了农会的其他负责人和金子龙的儿子金忠(金建军的父亲,解放后任米林村第一任村书记,一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金子龙主席说服了保护他的群众,抱着赴死的决心走向了已成刑场的村大场院……
  金子龙被土匪头子用场院里的铁叉头一下下击碎了头骨,脑浆迸溅,壮烈牺牲,其他几位农会负责人也当场被枪杀。淳朴善良、深明大义的米林村民们趁着混乱,将年仅17岁的金忠巧妙地用芨芨草围子囤起来,由于天满偷偷地连夜转移到张北亲戚家。阴晦凄惶的米林天空录下了这血腥悲壮的一幕,这就是后来载入沽源历史档案的四六年系列惨案……
  前几年一个冬季,米林下过一场大雪。雪停后,许多村子街道堆满了积雪,家家户户一出门几乎寸步难行。金建军试着在村委会喇叭里广播了一下,通知村民集合起来去铲雪。不一会儿工夫,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拿扫帚的、扛铁锹的相继出动,全村人一个下午就把村里大街小巷的积雪全都清理到了村子旁边的庄稼地里。金建军没料到,如今不少人以自身利益为上,米林村民却仍然能这样和谐团结、齐心协力。这一点让他深受感动,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为村里做实事更是责无旁贷。
  米林村人是团结和谐的,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多少年来,米林村的二人台在周边村镇以至整个沽源都小有名气。米林村大约70%的村民都来自万全县,他们在移民坝上的同时,也带来了坝下的各种民俗文化。二人台这个剧种正如民俗文化中的披碱草,一旦扎根于坝上的盐碱地里,就会不断拓展升华,成为移民村落精神生活中郁郁葱葱的原野。
  米林村的二人台属于东路二人台(早期又称“玩艺儿”或“蹦蹦”),产生流行于集宁以东、张家口坝上一带,是蒙汉文化融合的产物,多反映苦难社会生活与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米林村的东路二人台剧目,明显凝聚了跑口外、走西口人的历史情缘。
  米林村及周边村落在清朝时属于蒙古各部的世袭牧场。康熙年间,清政府开始小范围出租土地给汉民耕种,到了光绪年间,官方开始大量放垦,促使大批汉族人越过坝头和长城移民到坝上垦荒。就这样年复一年,沽源的九连城、红圪塄、黄盖淖和白土窑等地的村落成了打短工或长久垦荒耕种者劳作求生的地方。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一些汉族民间艺人也不断涌至,带来了内地的文化和艺术。在冬闲时人们以唱民歌和耍社火自娱,当时民歌和社火大为流行。每到春节和元宵节前后,米林村都有闹社火的传统,人们走街串巷进行表演,所唱曲调大多来源于本地民歌。后来艺人们在民歌基础上加以发挥,久而久之,渐渐地借鉴和融进了一些社火表演的成份。
  解放初期,米林村二人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那时农村贫穷落后,也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只有逢年过节,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村里自发组织演唱二人台。小班由五六个艺人组成,一般打地摊演出,丑旦角挥舞着彩扇、手绢和霸王鞭,边歌边舞,众人席地而坐围观欣赏。晚上演出时燃麦秸作篝火,有时通宵达旦,直到尽兴而散,所以,当地汉族民间习惯称它为“小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戏”演出中添加了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来打地摊的小班逐渐增多,剧目也就丰富了起来。
  米林村的二人台剧目有70多个,大型剧目有《方四姐》《继母打孩子》等;中型剧目有《卖碗》《闹元宵》等;小型剧目有《挂红灯》《十对花》《五哥放羊》《打连城》《打金钱》《打樱桃》等。当时的演员主要有乔金、李玉河、杨喜、李田贵和刘进生等;乐队伴奏的有金海、金宝玉和刘兴民(如今刘兴民老人还健在)。杨喜的母亲坚决反对其唱二人台,恐唱戏唱得误了地里营生。杨喜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趁母亲熟睡后,从窗户偷偷翻出练戏,他对二人台的痴迷程度多年来一直是米林村民的趣谈。
  米林村的晋剧和样板戏同样小有名气。解放后村民赵兰美、刘永娥等都曾在宝昌、沽源剧团正式拜过师,学过艺。米林村的二人台、晋剧和样板戏每年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多次拿过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刘桃在《红灯记》中饰演的铁梅,高兰饰演的李奶奶,都在沽源戏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智取威虎山》中赵云礼饰演的杨子荣,惠有饰演的座山雕,也让众多观众怀念至今。内蒙及周边旗县的村镇每年夏末秋收前的农闲时节,也时常来聘请米林村的戏班去表演助兴,红纸洇湿后涂抹在脸蛋上的两片鲜红,被煤油灯熏黑的鼻孔,是米林村民几代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在乡村民俗文化衰落的大气候下,令人欣慰的是,因紧随社会形势,并结合了美丽乡村扶贫建设的内容,二人台剧目重新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因此,金建军计划为村子再申请增添一些器乐音响设备,为村民茶余饭后搭建一处娱乐休闲平台。如今,米林村在促进二人台发展的同时,又增加了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项目,村里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采访结束离开米林村时,我的耳旁仿佛还在回响着二人台的声音:
  正月那里来是新年,
  纸糊的灯笼挂在门前,
  风吹那灯笼“呼噜噜噜噜”转,
  我和我那三哥三哥三哥过新年。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