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的民间传说

时间: 2017-11-04 19:24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温秀荣 点击:


  放眼人类历史,凡有一些年代的地方,大都有民间传说。这些神奇的故事,起源在古老年代,流传在百姓之口,缥缈也飘逸,怪异也有趣。百年古镇大二号,人口众多,历史绵长,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民间传说更显得神奇而又蕴藉。

  马神庙的传说

  1、马神庙名称中“马”的来历
  大二号的东南面有一个不太高的山梁,这山有个奇怪的名字叫马神庙,现在看去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山包,既没有马,也没有庙,更没有神,那么,它的名称是以何得之?这里有一段与清代朝廷有关的故事。
  传说大二号在没有村子的时候,这一带是一片草原,曾经属于北魏时期的刺勒川,也曾经属于金时的金莲川。这里水草丰美,地域开阔,山坡低缓,夏季气候凉爽,非常适合放牧。到了清代,朝廷选这里设置养马场,马神庙三个字中的“马”就由此而来。还有人说当年在这里放养的主要还是专门供慈禧太后骑乘的“胭脂马”呢。人们听了一定会觉得奇怪,以大多数人有限的读书和看过的影视剧来探寻,除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把慈禧吓得化装成农妇坐车逃出京城外,就没发现她坐过车,更何况骑马,她老人家一般坐轿嘛。最后阶段也坐过汽车、火车。后来有好事者弄明白“胭脂马场” 是归清代内务府管理的皇家马场。是盈利性的。所有收入归后宫的嫔妃享用,并不是专为慈禧太后养马。后宫的嫔妃是女人,民间把女人借指叫胭脂,“胭脂马场”其实就是后宫的自留地。大二号本来就距京城不远,又因为自然条件适宜被选为皇家马场的大后方和根据地,那一定也沾染上了皇家大福大贵的祥瑞之气,于是就有了这百余年来五谷丰登、黑土生金的农业,有了这辐射周边几百里的商贸、有了远近闻名的二豪镇。

  2、马神庙名称中“神庙”的来历
  还是这一座山包,没有盖过庙宇,怎么就会有“神庙”一说呢?
  传说清朝同治年间,大二号某商家掌柜带着小伙计去京城采办货物,某一日走进一家小饭馆吃饭,主仆二人几杯热酒下肚,聊天声音渐渐高起来,他们爽脆利索的大二号口音吸引了邻座两个人的注意,那两个人也是仆人打扮,但是干净利落,一看就是高门大户家里的。其中个人问这他俩是从哪来的,回答说是大二号的,那个人说,我一听就听出来了,我去过你们那里。这大二号的主仆二人十分奇怪,问他是去走亲戚访朋友还是做生意?那个人都说不是,他来大二号是替自己家掌柜的送信。他自己说自己是北京同仁堂的伙计,他给俩大二号人讲了自己的送信过程:
  去年秋天,店里派自己去口外大二号送信,那里有本店的分店。店的位置在出大二号东城门再走一二里的山坡上。那天他到大二号时天色已近傍晚,出了东门,向东看去,确实有一处大院落,明灯蜡烛,一片辉煌,房舍整齐亮堂。但送信人进了院子,却没有看见仆人伙计走动,院子清寂无声,他心中纳闷不得其解。走进厅堂,原来是一家药店,规模不小,乌油油的柜台,后边是满墙的药柜,丸、散、丹、膏应有尽有。每节柜有一个小抽屉,书写着中药名。茯苓、远志、人参、朱砂等等,一应俱全。
  柜台里椅子上坐着两位中年郎中,面容清奇,目光深邃,两人在对面谈笑。送信人把信交给了掌柜,二位掌柜客客气气,礼礼貌貌,却没有留他吃饭住宿。送信人心里直犯嘀咕,百思不得其解,他连夜返回大二号住下,第二天返回了京城。
  这位自称同仁堂伙计的人讲完了他的经历后,就离开了小饭馆。这来自大二号的主仆两人却愣在凳子上呆了很久,因为他们明明白白地知道,大二号东面别说有一家大药店,就连小药店也没有啊,那里就是荒山坡呀。
  这二人这次来京城办货没有像以前那样先遛遛逛逛,给老婆孩子买点稀罕的吃穿物件,他们俩人急急忙忙办完了货,就日夜兼程返回了家,他们要尽快解开心中的疑问。不用说这一路上俩人啥也没有谈论,就谈论这件事了。一个说:我在这大二号呆了大半辈子,没见东门外有什么药店呀。一个说:难道是近几年盖起了一个药店吗。一个说:按理说哪位郎中盖药店也应该盖在这二号街上呀,盖到城外去,莫非神经出了毛病。
  那个年代,商家办货都是骆驼和牛车,他们紧赶慢赶,回家也半个多月了。俩人匆忙吃了点饭就出东城门去探个究竟。
  东门外果然没有药店,房子也没有,俩人在荒坡上转来转去,终于看见一眼狐狸挖的洞。他们大眼瞪小眼瞅了半晌,终于有点明白什么意思了,敢情那两位郎中就是狐狸呀!哦,是狐仙吧,敢情他们还会看病呢!但是,到底是同仁堂的送信的是狐仙呢?还是这里的狐仙客串去同仁堂坐诊呢?有点迷糊。但是这神仙之气的大概是有的吧!俩人这些听到和想到的事情很快在镇上传开了,于是,全村的汉民和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纷纷来这里向二位狐仙讨药治病。回民是不信的,他们有自己坚定而明确的信仰。
  到这里为止,这坡就叫马神庙了。

  3、马神庙讨药
  有了前面的传说,当地的汉民都深信马神庙有神医,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的,人们都来这个狐狸洞口讨药。是真的药吗?不是,传说虔诚的人们拿着自己家缝好的红口袋,张开口,等在洞口,上香祈祷,过一会儿,口袋里有什么,什么就是药了,有时是根柴火棍儿,有时是颗羊粪蛋儿,有时是枚黄草叶儿。求药的人都心满意足的把这请来的“药”捧回家给生病的亲人吃掉了。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也有治好病的。于是马神庙讨药的旧习俗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五十年代才结束。因为有一回,一次性有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去讨药,县公安局怕出问题,派人来驱散,这个活动才渐渐降下温度。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