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古镇的沧桑岁月

时间: 2017-11-04 19:21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田丽 点击:
  辽阔的内蒙古高原,款款地向东南方向延伸,延伸出一片美丽的草原,一个童话般神奇的世界……
  这里是白河、黑河、滦河的源头,名副其实的最美草原湿地。在她的东北与丰宁、多伦接壤的地带,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叫做大二号回族乡。我们这出大戏——“百年古镇大二号”的舞台,就搭建在这片水清草美的地方。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访这座百年古镇的先民,在岁月的长河里,耐心捕捉他们孜孜以求的目光;在历史的天空中,细细寻觅他们袅袅生起的炊烟……
  时间,可以追溯到辽金元时期,甚至更早更早……
  试想,这样水草丰美的地方,能不吸引北方游牧民族的眼光?他们或者在沽源这片土地上设置过御夷镇,或者把她做为夏日避暑的圣地。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少数民族的铁骑,至少曾经穿越过这片土地的一隅——大二号。他们或许只是匆匆的过客,曾经在某一条小河边饮马,或者在某一处草甸上小憩。只是他们的遗迹,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深深地掩埋了。
  到了公元1690年,康熙大帝亲征葛尔丹,次年会盟多伦诺尔。在蒙古王公贵族的拥戴下,兴建了汇宗寺,巩固了大清帝国对漠北的统治。随即开边互市,鼓励通商。而沽源正是这条漫漫商路的必经之地。也许是由于沾了皇家的恩泽,大二号开始有了旅蒙商人的踪影。于是,寂寂的原野上,响起了陪伴旅人的阵阵驼铃。那铃声穿过原野的风,飘向碧蓝的天空,震落了昨日的流云,昨夜的星辰……
  就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夏日,金世宗出游狩猎了。他在沽源腹地的茫茫花海中驻足流连,御鞭临指,一声浩叹——八百里金莲川百花争艳!这声御赞,算是一朝天子为塞上明珠沽源所做的公益广告吧。可惜,我们足下的这片土地,那时还藏在草海之中,至多是无边的绿野上,一块未经雕琢的小家碧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之处,天鹅翔下,赤狐飞跃,野狼出行,大鸨闲游,麋鹿嘶鸣……几条小河蜿蜒吟唱,数处湖淖,静静流淌。这里是理想的皇家牧场,抑或是幽僻的王室苑囿。无论是归属御马监,还是改为上驷院,始终只有游牧民族在这里跃马扬鞭,骑射猎宴。偶有几处毡房,散落四野。星光闪烁,穹庐低垂,晚风中传来马头琴如泣如诉的幽咽。然而,在这种空旷苍凉的塞上风光中,却少了人类栖息的身影,更不见鸡犬相闻的俗世安详……
  历史走到雍正年间的时候,旅蒙商人开始把青睐的目光,投向我们脚下这片茂密的草原。京城八大商家由理藩院封官授顶,携“龙票”前来多伦淖尔建号设铺,随后内地商人纷至沓来。多伦淖尔成为“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的“漠南商埠”。它的近邻大二号,也借助“东水西淖,南梁北滩”的地利,成为过往商队打尖小憩的陆上港湾。
  晋商中的任家,也是旅蒙商。他们从山西启程,走口外,跑草地,加入了 “边口贸易”的驼队之中。也许他们曾经屡屡走过这片肥美的草原,也许他们对这片土地早已情有独钟。到了乾隆盛世年间(1754年),多伦诺尔蒙古王公招租放垦,任家先民慧眼识珠,看中了地字二号的这片土地。于是出资买下,开始造屋建院,开荒垦田。从此,在这块游牧民族放牧的草原上,有了农耕民族第一户固定的农舍。中国的版图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叫做“地字二号”的小村庄。于是,我们的主角,正式粉墨登场,开始在这里上演柴米与油烟,辘轳与磨盘,还有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任家在坝上开辟了新的家园,于是,家族中的亲戚,亲戚的亲戚,亲戚的朋友,也接踵而至,先后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了。任家大院进一步扩展,扩展成东院、西院和南院。任家带来的榆树苗栽在庭前院后,发家的希望与幼小的绿阴一起在黑土地上生长。
  多年他乡成故乡!
  大二号原野上燃起的人间烟火,以及在烟火中变成了“口外汉儿”的人们,引起更多祈望淘金者的惊叹与艳羡!于是,许多农民、商人、手工艺者络绎而来,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自然,这里也成了晋冀一带逃荒落难的人们最温暖的栖所。在这个移民风潮中,又加入了一支无沿小白帽的队伍。穆斯林家族的移入,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他们带来了回族的风俗和信仰,带来了勤劳节俭的美德,还有近代手工业的时尚。他们睿智聪慧,心灵手巧,凭借着手中的瓦刀、肉刀、切糕刀,在坝上草原起家立业。他们与当地的汉民通婚一起生活,繁衍生息,延续血脉……从此,大二号的油香飘进了汉人的家门,大二号的糕点远送到北京和库伦。清真寺里,传来信徒诵读《古兰经》的声音,开斋节上,大地欢歌,伴着肉孜的浓香,萦回在整个村庄的上空。从此,大二号的每一种乡俗,每一种民风,都被打上了回族的烙印,并被深深地刻入历史的年轮。
  这个时候,曾经人声寥落的小村庄,开始欢腾了。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自给自足,怡然自乐。屋舍多了,延伸到草原的深处;店铺多了,滋养着人们的生活。这方宜农宜商的风水宝地,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早在清朝中期,就发展成为仅次于多伦诺尔的商业重镇。在这个村落发展的进程中,还加入了蒙古族,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兄弟。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这里成了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而回族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格局,映照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某种未来的走向……
  然而,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遗世独立的桃花源,不可能躲过时代的风雨,世事的沧桑……
  民国年间的兵燹匪患,曾经封住了店家商铺开放的门户;日寇铁蹄的公然践入,猛然惊醒了草原深处安详的梦;十年动乱的风刀霜剑,一度斩断了清真寺里诵经的声音……
  然而,小镇小矣,却有草原一样磊落的胸怀,湖泊一样包容的气度。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改变小镇的人们对家园的守望——守望梦想,守望明天,守得云开日出,守得春风归来!
  此刻,我们走上舞台,与那些生于斯长与斯的古镇的人们互相凝视,我们的目光在这片热土上相遇,交织出一份浓浓的家园情思。我们在任家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祖屋前凝望,在那些雕花的隔扇,做工考究的桌椅前沉思,倾听它们用岁月浸染的班驳的痕迹,以及沉睡中的古香与古韵,默默诉说着这座百年古镇的兴衰故事……
  走下舞台,明月当空,花灯初上。远处高楼上飘来渺茫的歌声,近处教堂里闪烁着静谧的灯光;偶有汽车喇叭的一声喧响,夹着牛儿羊儿的几句低唱……百年古镇大二号,正怀揣着梦想,进入甜美的梦乡……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