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的宗教文化综述(5)

时间: 2017-11-01 10:38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李富荣 点击:

  四、宗教文化的变异性与整合性
  1、汉族宗教文化变异
  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发展到今天,在经历了一次次思想上的冲击之后,其宗教气氛和虔诚度逐渐由浓变淡了。1919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首次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次文化思潮逐渐浸润席卷了整个中国,是对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猛烈冲击。如果说这次的文化思潮仅仅解放的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少数人的思想,那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则是一次彻底的全民思想文化大扫荡,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打击和破坏是致命的。所谓“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破坏的大多是地面上存有的文化文物,包括字画、古董、寺庙、名人坟墓等。大二号的老爷庙、九圣庙和清真寺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拆除的。大二号回汉民的一切集体宗教活动,在文革期间彻底停止。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恢复,大二号汉民于初建乡的那年——1984年,又在两座庙的原址上建起了老爷庙和九圣庙。但两座庙与以前的比起来,其规模形制均小多了。与缩小的庙宇相对应的,是同样缩了水的宗教文化活动。虽然沿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彻底消失,可是时代毕竟不同了。在一次次的思想冲击下,随着科技的进步,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不再那么虔诚了。尽管有时还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以不信神,但也不要得罪神”的信教原则,但是其宗教活动确实是大大减少了。人们似乎明白,即使不用麻糖糊灶王爷的嘴,也不用担心他老人家会到天上去打小报告了;除夕夜,即使脱了衣服睡觉也不会把灵魂弄丢了(按照过去的说法,如果大年三十脱了衣服睡觉,人的灵魂就要脱离身体,人们在这一天熬夜、守岁,就是为了守住灵魂)。
  春节期间,人们仍然会守岁,会张灯结彩、笼旺火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八月十五也会供月亮,可那多是为了营造一种年的气氛,使年节过得更热闹。尽管这样,年节的味道还是越来越淡了,很多繁琐的宗教迷信活动,像腊月二十三祭灶、初一迎喜神、初五扫五圈儿土、初十的“耗子娶媳妇”等旧俗都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已逝去的先人的祭奠悼念之情。每逢春节、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这些鬼节日,大二号的汉民总忘不了上坟祭祖,怀念已故亲人。
  九圣庙被拆除之前,大二号汉民有四月十八赶庙会、乞子、还愿的习俗。现在九圣庙虽又重建,但赶庙会的习俗已彻底废止。
  2、回民宗教文化变异
  大二号回民从来就不曾脱离过信仰。二百多年前,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为了生计,祖辈父辈们背井离乡或投亲奔友,或结伴而来,落户安家,聚居在这块风水宝地,稍稍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筹建清真寺,请阿訇、选乡佬,开始完成他们的系统,营造宗教气氛,为完成信仰创造条件。大二号回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是虔诚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二号回民对伊斯兰教的教规的理解已不像过去那样刻板,而是更灵活机动,更人性化。
  老人们记忆中,大二号曾经有一个十分方正严肃恪守教规的阿訇名叫刘恩荣。他前后在大二号主持了十六年宗教工作,自律很严,对其他穆斯林也严格要求。汉民的一切娱乐活动,包括每年的青苗会、唱戏,正月十五扭秧歌等都不许穆斯林参观,更不准参与。那年有一个穆斯林正月十五参与踩高跷被他知道了。他把那个人弄到清真寺打了四十皮鞭,作为对他不守教规惩戒。这件事当时肯定也起到了威慑其他穆斯林的作用。
  历史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辨,历历在目,可时代毕竟不同了。如今,每逢正月十五,大二号回民跟汉民一块儿掏钱凑份子,一块儿参与扭秧歌,甚至还组建回民自己的秧歌队。回民过去没有过年的习俗,现在也过,也贴窗花、年画,只是不贴门神、对联,而贴伊斯兰教的标志堵啊;过年也吃饺子,只是不在初一吃,而是改在初二吃,可能是有意与汉民相区别吧。过去回民过年、办婚事不放鞭炮不喝酒,现在也放鞭炮也喝酒。过去,回民的女儿绝对不能嫁给汉民;现在,只要男方也随回民信仰,女儿可以嫁给他。
  总之,长期的杂居相处通婚融合,回民的很多习俗都深受汉民影响。清规戒律不再被要求严格遵守了。他们认为信教的要义在于心中有真主,不害人,做好事,不出大格;不必在细枝末节上过分要求。这是时代进步、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