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郑志刚
三个女人的故事(34)|| 郑志刚
时间:2024-06-13   作者:郑志刚   来源:沽源网   点击:
34

 
  人们在忙忙碌碌中迎接中秋佳节的来临。东营村的人们对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格外重视,离佳节还有四、五天,人们就开始忙碌上了。中秋最重要的活计就是打月饼了。每到这时,有特殊爱好和有这方面技术的人都将特制的工具从闲房中取出,将大同块煤码在那大铁锅大小的铁盘上,形状如同一个大大的馒头,再将其外围都抹上厚厚的黄泥,上端留有一碗大用来通风跑烟的小孔。之后点燃煤碳,待烟基本走完,只剩下红红的碳火,冒着缕缕的青烟,师傅再一手压着木杠,另一只手轻轻挪动着木杠上的三根铁丝,将堆放着碳火的铁盘缓缓移动到那平底的放有月饼的铁锅上,然后师傅蹲下身子给灶中点燃几把柴火,通过上下加温,不到几个时辰,一炉月饼足有二十多个就打制而成。  
  秋天的农活虽然很多很忙,但冯队长特意不让妇女们早晨到场院碾压杂田,便于晚上妇女们轮流打月饼。既是中间最忙的打井建园田,妇女们也可提前两三个小时回家,为迎接中秋佳节做准备。外号“闫王爷”的队长,平时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一人当作两人使,而过年过节总是要给女人们留一些时间操持家务,将饭菜做得更细更精更好。妇女们从家里拿上白面,拿上自已蒸好拌好的馅,再到打月饼的点上集体打月饼。每逢这个时候,妇女们都集中到一起,各展自己的才能与特长。有的和面,有的捏皮,有的包馅,还有的用梳子在那圆圆的、厚厚的、上下平平的月饼上面转上一圈,留下均匀而又浅浅的印痕,之后再用碗的底部重重一压,留下一个圆圆的圆圈印记,最后在圈的中央点上一个红粉红粉的点,最后将这月饼坯子交给看炉的师傅。这一条龙近似于流水线的作业一直忙到中秋来临。
  富裕的东营村每逢中秋佳节,还要给社员们宰二十来只羊,每人连骨头带肉能分到四、五斤。人们除了吃一顿饺子、一顿馅饼,剩余的部分,拉成长长的肉条,揉上盐面,挂在绳子上,晒干之后既可用来炒菜又可用做吃莜面的汤子。
  坝上风大气候寒冷,基本上不产水果,人们就用莜面从水果贩子的手里换取一些水果。这些少许的水果,不仅满足了人们节日的渴求,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更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将那小小的槟子装在特制的线网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那特有的水果香味就会溢满全身。为此,有的妇女还将那水果藏在兜子里,藏在那放有衣服的红柜里。
  翠花娘这几天更是格外地忙,不仅要忙中秋佳节,还要为翠花的婚事忙碌。被子、棉衣棉裤一些嫁妆都没明没夜地赶制了出来,一些暖壶、脸盆、镜子等小的嫁妆都已购置妥当。今天,她将分到的羊骨头放到锅里,调料放好,安顿翠花如何烧火炖煮,又交待翠花告诉文军来家吃饭。之后,她就急急忙忙离开家门打月饼去了。月饼点儿上,几十号妇女一边说笑一边干活。突然,“招人烦”压低声音,挤眉弄眼地向人们说道:“你们听说了吗?村书记和西村的阿美有孩子了!”这一天大的新闻,震得人们不知所措,震得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傻呆呆地站定了。翠花娘拿上已打好的月饼急匆匆地就往回赶,进了家门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翠花说道:“翠花呀!你的好姊妹阿美和村书记有了孩子了!”这睛天劈雷的消息将蹲在灶火坑里烧火的翠花惊得目瞪口呆,直楞楞地蹲在那里,看着她的母亲,就像木头似得动也不动。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