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战告捷
李宝金到黄盖淖公社担任林业技术员,正是沽源县决定在黄盖淖公社建设农田林网,公社书记李炎将规划设计交给了他。这一任务给这个刚刚毕业的中专生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与施展本领的机会。李宝金深知这一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黄盖淖公社位于沽源县正西稍偏南一点,与内蒙古接壤。地势平坦,近二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不但没有大山,就连坝上司空见惯的脑包也没有,坝上“著名千古”的“白毛风”、“大黄风”的西北风简直就是进入无人之境,肆无忌惮地侵蚀着这里本就贫瘠的土地,有的年份直接刮出犁底,播进去的种子也随着大风“旅游”去了。就是这样的恶劣自然环境,要改变就得种树。身为规划设计负责人的李宝金,带领着他的三个兵身背罗盘仪,肩扛塔尺、标杆,手拿绳子、皮尺,铁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测绘工作。
他们早出晚归,爬坡上鿄,过滩涉水,历时一月竟步行850公里,测量了全公社29万亩农田。规划出主林带42条,副林带36条。
外业结束后,夜以继日地汇总、绘制图表,又经过半月多的鏖战,一幅黄盖淖农田林网的宏伟蓝图摆在了公社书记李炎的面前。他在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黄盖淖公社农田基本建设的路子是“林先上,水大搞,土肥种要配套”。
林带标准是:每条主带之间间隔250米,副带每条间隔500米,共设计主副林带78条。公社党委批准了这一规划,于是黄盖淖公社一场声势浩大,有计划,有步骤,长达数年的农田林网造林战役打响了。
造林工地人山人海,往往都是日有千人以上,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经过苦思冥想,李宝金选择了“塔式”的监督检查办法,既公社包村干部、大队干部、生产队长、小组长四级监督检查办法。作为公社林业技术的负责人,李宝金除了狠抓塔式管理外,还得在造林现场对这“四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造林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由于措施严格,方法得当,再加上死把硬拧,咬住质量不放松,尽管人们没经验,也确保了造林质量。造林中,公社副主任王纪带队,采用拖拉机挖沟,人工插扦的办法进行。后来,李宝金的工作单位虽多次变更,不论走到哪里,仍把这“塔式”的监督检查办法及其施工方法带到哪里。
6年的艰苦奋战,公社29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成为全县第一个林网达标公社。也成为张家口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典范。原来的无树村变成了有林村,如王二营村改为“林源”村,双爱堂村改为“林网”村,一直延用到现在。
李宝金与请来的旋窑师傅合影
在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公社还交给了李宝金一项艰巨的任务,协助张玉宝场长建设管理公社千亩林场,后来还让他亲兼场长。他们把20多名知识青年紧紧团结在一起,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没有住房,他们就从盐碱地里挖草坯子建干打垒的土窑子住;没有树苗,他们就在盐碱滩上客土建苗圃,自己解决树苗;还引进372种杨树品种,在标本园定植实验,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基本实现了粮、油、菜、经费自给,成为全张家口地区社办林场的样板。
前几年,我曾两次去过黄盖淖林场,昔日的土窑子,虽然已成为废墟,取而代之的是古今合壁的四合院。我望着育苖之地一片片樟子松,一畦畦云杉小树苗,若有所思。场长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向我介绍道,这是面对几十年前营造的“三北”防护林严重退化问题而新培育的“长绿”树种。看到昔日的林场焕发着新的生机,心里非常激动,油然升起对现任场长的敬佩之情。林场完整的结构与轮廓依在。尤其是千亩郁郁葱葱的树木蔚为壮观。我漫步于林荫小道之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见到昔日的荒凉和建设者们干瘦干瘦的身影。
黄盖淖乡农田林网
现在,当你站在黄盖淖镇沿道沟山上的纪念亭前,镶嵌在广袤大地上的绿色网格尽收眼底:林成网、田成方,那整齐的农田林网,犹如一个个绿色方阵,给你以无限的遐想。山梁上还矗立着一块纪念碑,碑上赫然写了两行大字“受益不忘前人业,今立功碑记前人”。我望着碑文,默默地诵了一首顺口溜“农字成田林是网,农田林网四季忙。冬春两季风沙阻,夏秋之时遮骄阳。〞
1989年,时任副总理视察沽源时,曾登上此山,看到农田林网,农田林网保护下的一派生机的农田,非常高兴,对在场的干部说“不简单”,并要求在冀蒙边界建设一条“绿化带”,后经国家八部委实地调研,实施了以林为主的坝上生态工程。
李宝金到黄盖淖公社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过了三年,他被破格提拔为白土窑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他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