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静媛
可敬的母亲
时间:2017-09-16   作者:徐静媛   点击:

  一直感喟于母亲贤良淑德,敢作敢当的秉性,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现在她老人家虽已八十有三,但是仍然精神奕奕,酷爱学习 。每天极少出去,也不爱跟别人闲聊,除了去看看几个孩子,出街买菜,在家里大多是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以前看书偶有不认识或不理解含义的字总要问我,毕竟年岁大了,再一 次遇到又忘了 ,再问。我说,你大体意思懂了就行了,问了又记不住,何苦呢?我们有时还有不认识的字呢,读时就闪过去了,你老可真行。可老妈依然我行我素,时间久了,我显出了不耐烦。后来不见老妈追着我问了,感到有点奇怪。原来人家自己买了本新华字典。她没学过拼音,也没学过查字典(由于继母的偏心,小学也只断断续续念了三年),查字时就按偏旁找,找出来要查的字,还要弄清字意,把生字记在一个专用笔记本上,旁边用认识的同音字注音,这样寒来暑往大概有十多年了吧。那个笔记本快要记满了。每当看到这个笔记本,我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受,敬意油然而生!这种好学精神,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感召着我。
  她老个子不高,但身材匀称,颇有气质。一看就像是大家闺秀出身。由于保养得好,满面红光,脸上没有一点褶皱,腰不弯,背不驼,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不知道她老实际年龄的人都以为她60左右呢。 
  别看母亲现在这样,曾经可是吃过大苦,受过大累的人。她出身在湖南省益阳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外公做外贸工作经常出国或去外地。母亲跟继母在家拉扯几个弟妹。后来经组织介绍嫁给一路南下,解放后转业地方工作的我父亲。58年精简机构,不舍刚满周岁的女儿——我的大姐和老实厚道的丈夫,毅然决然随我的父亲回到了河北张家口北部的一处蛮荒之地,彻底由城镇户口,变成农村户口,开始了另一种想也没敢想过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睡从未见过的大炕,吃从未吃过的莜面,玉米面。一个南方的小巧玲珑的大城市姑娘,从事北方山区的农村劳作,套着牛,马在崎岖不平的坡地犁地,收割庄稼,还放过牛,放过羊,养育了我们五个孩子,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其中的甘苦谁能体会?我唯有从母亲的点滴回忆中略知一二。后来国家落实南下干部政策,也由于年龄越来越大,实在受不了那样的苦,才一次次找政府,于1985年解决了户口问题,也把家搬到了县城。 这以后因为要供我弟弟念书(我那时已经高中毕业,在师专念书,基本不用掏学费)又在县城推着小车做小买卖 ,直到1990年我弟弟大学毕业,才被我们强行劝说阻,告别了吃苦受累的 日子。开始享受生活。
  我对她敬佩之一是她对我父亲的悉心照顾和尊重。虽然父亲实际上很老实很懦弱,担当不起一家之主的职责,一家人自始至终全靠母亲撑持,可是母亲却一直把父亲视为他的一片天,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精神上给予至高无上的尊崇。所以我们几个孩子都非常敬重父亲,更敬畏母亲。在他们面前从不敢说,也不会说半个不字。一家人一直母慈子孝,受到了邻里的羡慕和赞誉。
  母亲独自来到北方,远离亲人,深知知识的重要,所以在重男轻女,不重视知识的六七十年代,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与父亲与邻里抗争,尽全力供我们五个孩子读书。大姐,二姐和哥哥都读完了高中,我读了师专,弟弟是全国重点大学。可以说我们几个孩子现在的美满生活,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美好的人性素质,都是母亲所赐予的福祉。后来母亲虽然不怎么劳作了,但是又不断承担起下下一辈人的教育。我们都得益于她老的严格教育和身体力行的典范作用。所以我们一个个也都很孝顺,尽最大努力让她老快乐无忧。
  如今,母亲依然健朗,思想观念进步,也关心国家大事,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书,看报,看电视,在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颐养天年。她老健康快乐,充实满足是我们做晚辈的最大幸福。愿已去天堂四年之久的父亲跟我们一起祝愿妈妈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