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郝艳芳
大二号乡的月饼
时间:2017-08-08   作者:郝艳芳   点击:

  大二号是河北省沽源县的一个回族自治乡,它的东北方向和内蒙紧紧相连,东南方向就是承德地区的丰宁县。它是一个回、蒙、满、汉聚集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固有的传统饮食文化。
  长久以来也许是受蒙、满达官贵人生活的影响或游牧民族的长年生活漂移,大二号乡烘炉师傅凭借他们的聪明智慧就地取材,将中秋节的月饼做到了极致。传说在乾隆年间,大二号的烘炉师傅每年都要被请到宫廷去烘制月饼。
  烘烤月饼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都是要土炉烘制的,我们坝上地区到现在还保持着用土炉烘制月饼的做法,只不过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了。土炉也分两种,一种是卧地式的大土炉,一种是悬浮式的土炉。卧地式大土炉要想烘制出色香味具佳的月饼提前两天就开始空炉烧制了,还要把放月饼的铁盘提前消毒烧制一遍。悬浮式的土炉就没那么费事,但也要把烤制月饼的带盖的大铁烤锅用铁链子固定好,那移动烤锅的悬浮木椽子,平稳木椽子的像秤砣一样的石砣拴结实了就行。
  大二号的月饼分提浆月饼和高红月饼两种,这两种月饼的馅料基本上是相同的。主料也是面粉、胡麻油、白糖、红糖。提浆月饼和高红月饼的制做就大不相同了。
  提浆月饼制作很有讲究的,首先要提浆。糖浆提前几天就的熬制了,首先准备一口头号的大铁锅,将适量的白糖倒入锅内,然后按比例加入凉水搅匀后慢慢加火,温火烧至水开,开锅后提浆师傅用一个大铁瓢舀起糖水再倒入锅里。提浆是一个技术活,一分钟来回提几下是很有讲究的,提浆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糖浆的质量,也就是月饼的质量。铁瓢和锅的距离要保持在一尺半的高度,也就是五十工分左右。一分钟提浆五、六下,烘炉师傅说一锅浆最少也的提二百下,最短时间也得两小时。提浆不能太快,灶下更需要文火,这是提浆师傅和烧火的人做的最好的配合。糖浆提好后舀在一个头号的大瓷缸里备用。
  提浆月饼的独到之处就是一个月饼半斤不差分毫,月饼外观坚硬漂亮,花形美观大方,从高处摔下月饼不碎、不破。可吃起来一咬既碎,入口既化。甜而不腻,吃后口留余香。
  提浆月饼用上好的胡麻油调料和面。馅料讲究美味、美色、美看色相味具佳。准备馅料要用提前蒸好的面粉、桂花、玫瑰还要配一些果脯、青红丝 、核桃仁、瓜子仁等辅料。和好面包成月饼挤子用木模子刻月饼也是一技术活,刻不好月饼就不美观了。尤其是那提浆月饼娃娃,刻好后上色活灵活现,小孩子们捧在手里爱不释手,嘴馋可舍不得吃。
  高红月饼是用胡麻油和面粉和面制作,它的颜色要求很高,让人一看、一闻就抵不住美食的诱惑。高红月饼把胡麻油的高红颜色体现的淋漓尽致,外形煞是漂亮。高红月饼酥而不碎,刀切成形,满屋飘香。
  进入阴历七月,大二号的烘炉师傅们就开始忙碌了,做着中秋月饼的一切准备工作,提浆生火开炉烤制,游牧民族要把中秋的月饼当做糕点一直吃到冬天,因为月饼是纯胡麻油制作,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村民不管多忙、多远都要把烘制月饼 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完成。村民们有合伙帮工打月饼的,男人们烧开水,高红月饼必须用开水和皮面,看烘炉出炉月饼。女人们在师傅的指导下拌馅和面包月饼。这些活看起来简单可不是每个女人都会干的,手脚麻利,干净利落的妇女才能胜任到打月饼的人群中来。她们分工明确,有和面的、有包月饼的、有压花的、还有上色扎眼放气的,最后码盘。入炉的都是男人们的活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月饼质量的一道关口,看炉可不是轻松活,它有太多的责任和担当。这和师傅的手艺是息息相关的。
  村民们劳累了一年中秋节吃上香甜的月饼是他们这一年最大的安慰,他们还要把月饼当做礼物送给爹娘,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打的月饼少了就没有自己的,所以在那个年代不管贫穷还是富有每家都要打很多的月饼。
  最忙碌的就是烘炉师傅们了,丰宁达官贵人的后裔居多,他们从小就是吃美食长大的,中秋节他们家家攀比和炫耀的都是请到大二号的烘炉师傅没有,谁家的提浆饼今年又有了新花样,今年的月饼模子又在翻新都在暗暗较劲。过去一个好的提浆月饼模子能换一辆马车,这也说明模子的材质和雕刻都是很有讲究的。
  正黄旗、蓝旗、白旗、多伦、太仆寺旗的王爷们更是重金聘请大二号烘炉师傅们早早就去给他们提浆打月饼去了。
  大二号月饼如此出名也是烘炉师傅潜心实践和反复总结的结晶,是他们多年辛劳后留下的宝贵饮食文化遗产。那个年代他们每年都要到南方很远的地方去收购和采集桂花,玫瑰等花香香料,回来后磨成桂花露、玫瑰香等。有的香料他们也会在当地采购。梅花香之苦寒来,大二号的月饼久负盛名是这个民族村自然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几百年来多民族和睦相处最美好的体现。中秋节就要到了,又让我想起了大二号的提浆月饼,想起了那个如雕刻艺术品一般的中秋团圆饼。大二号烘炉师傅的后人们,你们会让大二号月饼渊源流长、久负盛名吗?
  我们真心期待着大二号的月饼能用自己独特精湛的烘炉工艺,坝上特有的胡麻油,打出自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让来沽源县旅游的游客都能品尝到如此香甜可口的美食,让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