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郝艳芳
精粉莜面--沽源人的专利
时间:2017-08-08   作者:郝艳芳   点击:

  莜面,分普通莜面和精粉莜面两种。莜面的加工程序很严谨,选筛,扇车,淘洗,粉晾、炒熟。在八十年代以前都是人工淘洗,在一口大铁锅里,放大半锅凉水,再把收拾好的莜麦倒进去,用一个大柳条笊篱在锅中顺时针搅动,莜麦鱼子漂在上面,悬出去不要,沙粒沉在锅底。颗粒饱满的纯莜麦,放在一旁粉晾后上炒锅炒熟,才能加工磨面。八十年代末期才发明了滚动洗麦机。
  我们古人是用什么样的智慧,发明了莜麦炒熟后才能加工成面粉的做法。莜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饥饿难挨的年代,莜面是非常扛饿的。常吃莜面的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是很低的,而且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都有很好的控制。莜麦蛋白质的含量为15%,脂肪含量8.5%,钙、磷含量为5.8%,八中氨基酸的含量大而且均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莜麦就是直接磨成面,连皮一起磨,就是我们现在的普通莜面。精粉莜面的出现和发明是在一九八八年,沽源县粮食局饲料公司的经理张宝玉是个很爱专研的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吃的上面都要求吃精吃细。
  张宝玉经理就用加工小麦的小型面粉机,经过数十次的实验,加工出又白又细的的“精粉莜面”。“精粉莜面”的出粉率只有62%,莜面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怎样控制“精粉莜面”的价格,又让百姓接受这么好吃的莜面。张宝玉首先把莜麦麸皮的价格,按副产品卖了出去,这样就降低了“精粉莜面”的价格。
  “精粉莜面”在沽源县的各个粮库都有出售,县城的各个粮店都在卖。饲料公司就专门建成了莜麦加工车间,从小厂乡馒头营村雇来了四家四十几岁的农民,专门来炒莜麦。妻子烧火,丈夫在滚烫的大炒锅上,上下翻飞推炒着莜麦。莜麦芒子不时地钻入脖领,非常咬人。炒莜麦的人脖子上系一条围巾。推炒莜麦是个很费力气的活,站在火烤的大炒锅前,用力均匀地推动着炒锅上的麦粒,炒熟的麦粒乒乓作响,一锅金黄的熟莜麦就这样出锅了。
  炒莜麦的质量决定了面粉的质量,和面粉的出粉率。如果莜麦炒糊了,磨出来的面粉色着发黑,而且出粉率低,影响了质量就会断送“精粉莜面”的销路。
  当时,张宝玉经理考虑的是沽源的品牌和沽源人的诚信,我们也多次实验过用机器代替人工炒莜麦,反复实验的结果都和手工炒做有很大的区别。坝上莜麦种植的范围很小,如果再没有过硬的产品是对不起坝上人民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如此制作繁杂,品种繁多,吃法多样口感香甜的美食,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变了味。
  一九八九年,苏家桥个体加工户来到沽源饲料公司批发“精粉莜面”,回去后他们做了加工,分小包装出售了,他们的利润来的很快。再到后来他们就自己加工“精粉莜面”,他们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15%的小麦,15%的玉米淀粉,还有2%的增白剂。坝上有记载几百年的莜麦面变的面目全非了,现在大家一吃莜面都说没有莜面味了,确实是这样。32%已不是莜面了,剩下那一点还能立住的就是个皮毛而已。
  坝上的“精粉莜面”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下的产物,是张宝玉这位已逝的长者对坝上人民做出的一个贡献,他抱着博大的宏愿为后人留下了可以回味的美食,是他对中华美食的传承和贡献。我们参加过这个研发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一段历史,记载这一历史瞬间,让我们的后人记住,要做就做的最好,这样才无愧于养育我们的坝上草原,无愧于坝上人豪迈的性格,无愧于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精粉莜面”和“普通莜面”养育我们世世代代,来坝上的人都会品尝到坝上三件宝之首莜面,“莜面,土豆,大皮袄”这是我们坝上人的骄傲。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