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姥姥和我家是邻居,她比我娘大一辈儿,但年龄只比娘大3岁。她家孩子也多,我常去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姨姥姥冬天穿的大裆棉裤。
大裆棉裤最大特点就是裆大,裆大的与整个裤型比例严重失调。当时人们夸张地形容这种大裆棉裤:“下地走三步,裆还在炕沿上。”
据说做这种棉裤,裆深8寸,腰宽8寸,腰围至少3尺,用棉花3斤,裆里就得絮1斤。这种棉裤晚上脱下来,立在墙角,都不会倒。如此裆大腰肥腿还细的棉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怪物或是外星人穿的衣服呢。可那时,大裆棉裤却几乎成了男女老少的标配。细想,存在就是合理的。坝上冬天天气严寒,大裆棉裤绝对是当时简陋生活的御寒神器;另外冬天人们上厕所脱穿都很方便利索;还有那时女人的穿衣观念是“30不穿红40不挂绿”,所以结了婚的女人也就不讲究穿戴了,把心思都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当然根本原因还是那时农村穷,人们没条件讲究。
姨姥姥的大裆棉裤是她家孩子成长的特殊摇篮。有时孩子尿裤子了,一时半会儿也干不了,姨姥姥就把光着屁股的孩子放在棉裤腰里,成了孩子的暂时住所。姨姥姥把孩子发黄的尿裤裆,放在炕上火盆旁的小凳上慢慢烤着,一会儿,尿骚味弥漫了整个屋里,几乎能把人呛得喘不过气来。什么时候棉裤烤干,孩子才会穿上棉裤,姨姥姥的怀里的“肉包袱”才会卸下来。
记得姨姥姥的大裆棉裤腰是紧挨着乳房下面,小五光着下身钻在姨姥姥的棉裤腰里,抓着姨姥姥葫芦状的奶子,大肆吸允着。有时姨姥姥怕小四乱跑,也把他放进棉裤腰里,两个孩子,互相抓挠着,玩耍着,姨姥姥该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几乎不耽误。姨姥姥的大裆棉裤就像是袋鼠袋,成了冬日里孩子成长的暖窝。
每当下午姨姥姥的三个念书孩子放学回家,脸和小手都冻成酱紫色,手凉得就是6块冰冷的铁块。这时,三个孩子都紧紧贴着姨姥姥,6块“铁块”全部插进姨姥姥又厚又暖的棉裤腰里。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小手变热乎了,脸上笑容灿烂,而姨姥姥的腰却变凉了,像是绕了一腰圈的蛇。姨姥姥则抚摸着孩子们头,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听娘说,姨姥姥的老三来来,就出生在姨姥姥的大裆棉裤里的。那年冬天怀有7个月身孕的姨姥姥回娘家看她重病的老爹,那时都是步行,天冷雪大,姨姥姥走路特别费劲,几乎是在雪地里爬,结果动了胎气孩子早产。一道道血水顺腿流到姨姥姥的棉鞋里,结成血冰。两条棉裤腿几乎是两根血色大冰棒,即便是这样姨姥姥也没放弃孩子,宁是用大裆棉裤把孩子拖回家,孩子没有被捂死,坚强活了下来。姨姥姥说这个孩子命大,该活,该来到咱家,就叫来来吧。农村人流传着“7成8不成,8成坐朝廷。”姨姥姥用米汤喂活的来来,长大后参军入伍,最后还当了师长。真还坐了“朝廷”。其实姨姥姥的棉裤腰里是暗藏生机的,为了干活方便,她在腰的外面缝了长长的大大布兜子,就像个百宝袋,里面放着零钱、顶针、棉线、手绢,甚至还有梳子。
那时人们娶媳妇看手,不看脸,女人有一双能干活的巧手,比一张俊俏的脸蛋更招人待见。所以能干的姨姥姥把五个孩子都养大成人,有当兵的、当工程师、当教师的、当干部的。这成了十里八村的奇闻。
由于姨姥姥积劳成疾,刚过60岁就去世了。爹说姨姥姥是穿着大裆棉裤系着红腰带入殓的。大裆棉裤随姨姥姥去了,人们明白,只有大裆棉裤穿在姨姥姥的身上,棉裤才会散发出太阳般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