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五次北伐,有两次全面战役,即第一次和第五次,第一次是全面失败,第五次诸葛亮最终未捷先死;而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局部的小型战斗,一次失败,一次小胜,都不足为道;唯能称道的是第四次北伐,是一次中型的局部战争,取得大胜,如果不是粮草出了问题,这次北伐可能会改变三国格局,可惜内部配合最终出了问题。 然而,作为孙刘联盟的另外一方孙吴政权,他们之间其实是相互配合北伐的,而且往往是相互呼应,并且孙吴北伐的次数并不少,据《三国志》中记载,至少也有四次。相比诸葛亮北伐,孙吴政权的北伐,取得的战果其实要辉煌得多,特别是与蜀汉北伐相比,五次北伐的主帅为诸葛亮,而孙吴政权北伐的主帅是陆逊。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只关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而陆逊的四次北伐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少有人知道。 事实上,陆逊指挥的四次北伐,每场面临的战争局面都不同,然而,陆逊几乎都能做到从容面对,从不同的战争场面使用不同的策略,相比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其军事指挥才能似乎并不逊色,甚至有可能还要强,有几次都是转危为安,同样令人叹服。 第一次北伐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当时孙权派番阳太守周舫诈降曹休,曹休率领十万大军向皖城进发,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率领大军向江陵进发,命令贾逵率领大军向东关进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可谓浩浩荡荡。这其实孙吴惯用的策略,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大胜曹操就是让黄盖诈降曹操,可惜的是这次曹魏竟然没有吸取教训,曹休竟然是亲自来迎接。不知道陆逊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在等待曹休。当时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任命朱恒、全琮左右都督,各率领三万大军两面夹击。当时的曹休已经警觉到周舫投降是假,但曹休依仗人多,决心与陆逊一战。最终是曹休陷入了陆逊设计好的包围圈,可惜的是,陆逊相对保守,没有采用朱恒的献计,虽然是曹休几乎是全军覆灭,斩杀、生擒其一万余人,缴获几乎其全部军资器械,如果不是贾逵接应及时,曹休恐怕会战死沙场,而且即使如此,曹休最终也给活活气死。 这次北伐是孙权一举击败曹魏政权的最佳时机,可惜的是陆逊在这方面准备不足,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采用朱恒之计,不但可以全歼曹魏三路大军,消灭至少是瓦解曹魏政权应是顺理成章,如果这场战争的主帅是周瑜或是诸葛亮,那三国的走势必然会在这里改变。这场战役对诸葛亮的启示极大,认定北伐有机会消灭曹魏政权,这也是诸葛亮后来一直坚持北伐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孙刘联盟配合东西呼应的最好范例。 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嘉禾五年,孙权亲自北伐,派陆逊和诸葛瑾领兵万人进攻襄阳,作为主战场的孙权主力战况不利,孙权领兵撤退。诸葛瑾知道后,见到河水又在下降,手上又没有多少军,吓得要死,写信请陆逊赶快撤兵。此时的陆逊虚张声势,羽扇纶巾,摆了一场空城计,派亲信韩扁假意给孙权送信,被曹军抓获,获得陆逊的军事部署。而陆逊既不理睬诸葛瑾的商议,也不理睬亲信被抓,反而派人去种农作物,并且与部下和平时一样下棋、娱乐。诸葛瑾坐不住了,亲自前来商议,这个时候,陆逊安抚诸葛瑾无须担心,仍按原计划行事,叫诸葛瑾率领水军(当时孙吴水军最强大,所以,最安全),自己率领陆军向襄阳进军。知道陆逊厉害的魏军,看到陆逊竟然按照原计划(从韩扁那里得知)前来攻打襄阳,只围观而不敢进攻,陆逊进入白围之后,扬言狩猎,暗中派周峻、张梁等进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看到吴军全面发动进攻,魏军吓得赶紧堵城,由于进城人太多,无法关门,魏军只得自相残杀,最后才关上城门,而只有一万军队的陆逊,一路斩杀千余人,然后安全撤回。《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空城计故事,其实是陆逊导演。 这次北伐,虽然统帅孙权失利,但由于陆逊面对恶劣战况而从容淡定,虚张声势,导演空城一计,最终转危为安,而且获得小胜,这在中国军事史上那是大计,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如果不是陆逊,而是诸葛瑾,那结局恐怕不可想象。 第三次北伐,公元230年,孙权声称要取合肥,魏军东征将军满宠派兵迎战,孙权退兵,满宠要追,朝廷要求撤军,满宠不肯。公元231年,孙吴又使诈降计,叫孙布派人去扬州求降,满宠认为有诈,不理睬,可扬州刺史王凌认为是立功的机会,不听满宠的劝告,率领700余人去迎接孙布,进入了孙布布下的天罗地网,死伤大半。公元232年,陆逊亲自移兵庐江,满宠部下认为应该前去救援,满宠认为庐江虽小,但兵精将猛,可以支撑一段时间,而且分析敌后肯定空虚,正好诱陆逊深入,于是不管庐江,派兵部署杨宜口。陆逊见敌人识破之计,连夜撤退,没有损伤。 这次北伐,陆逊再次使用诈降之计虽取得小成功,但敌人已经警觉,而且敌人识破陆逊的战略,陆逊也及时了解了曹魏的布局,并不恋战,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没有失败,算是平手,这也是陆逊在军事方面随机应变的重要表现,打不赢就跑,这在后事的军事战争中尤其是游击战争中经常使用。 第四次北伐,赤乌二年,陆逊最后一次挥师北伐,他认为江夏是吴魏双方争夺的焦点,保东吴必然要占领江夏,占领江夏就必须占领邾城。为了东吴的长治久安,不受曹魏的侵略,他在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北伐,其目的就是为了东吴的未来稳定,何况,此时诸葛亮已死,北伐不能东西呼应,捍卫或许才是现在最大的策略。于公元239年,也就是赤乌二年,采纳张梁建议,攻下邾城,然后死守邾城,并且驻三万重兵守卫邾城(3万大军对于东吴来说那是很多了,当年周瑜指挥赤壁之战也不过3万大军),到赤乌四年,即公元241年,邾城修缮加固完毕,这样,完成了陆逊的四次北伐。四年之后,64岁的陆逊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综观陆逊四次北伐,虽然战绩比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战绩还要巨大,几乎说是没有败绩,但是,由于陆逊受鲁肃三分天下的思想影响深刻,认为东吴要想消灭曹魏不现实,只能偏安,所以,在曹魏实力并不强大的时候,而且和蜀汉北伐东西呼应之际,特别是当时的东吴正是鼎盛时期,面对可以一举瓦解曹魏政权的一次大好机会竟然没有把握,虽然取得极大的成功,但也只是捍卫偏安的战役,根本原因还是并无征服天下的雄心,这也是陆逊虽然才能不在周瑜和诸葛亮之下,但却不能和周瑜和诸葛亮相比的根本原因,这也是陆逊四次北伐虽然无败绩但仍然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少人提及的根本原因。所以,纵观三国,曹魏终是虎狮之群,而孙吴和刘蜀只不过是象牛之众。这也是在陆逊、诸葛亮之后,孙刘联合政权再无能人抗击曹魏政权的根本原因。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