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大马群山随笔
时间:2017-11-09   作者:任作贵   来源:沽源网   点击:

 
  不知是哪一位先贤,际会冀北群山之时,极目北望,千里草原茫茫无边。他知道,草原雄风漫卷,万马奔腾,于是在他心里,脚下的山峦就有了一个气势飞动的名字——大马群山。也许是一位草原骄子,征战幽燕途经此山,万马嘶鸣,回望草原。马知思归,人何以堪。山以马名,势成必然。我无从查阅大马群山的出处,只能做如此联想了。
  2011年7月14日,我随《史话沽源》一书专家组走进了大马群山深处。此行主要是为了考察滦河、白河的源头和绵延于大马群山之上的燕、秦、明长城。原以为,路不会难行,山不会高峻,河不会幽远,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沽源草原风光,田园风情,怡然恬静,无奇无险。当越野车驶进长梁乡东南的山里时,这一印象完全改变了。
  车子穿村舍,越阡陌,渐行渐高。山路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山顶。说是路,其实不过是两条平行的沟痕罢了。越野车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吃力地爬上了山顶。从车窗望出去,满山的碧草野花,苍松傲然。车子停在山顶,大家下车,拾级而上,登上极高处的一座凉亭。纵目四望,只见群山连绵,林海苍茫。曾任沽源县主管农业副县长的李宝金同志这次从张家口赶回来参加《史话沽源》一书评审会,正是在李县长的提议下,才有了这次考察活动。李县长介绍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大马群山了,它东起丰宁的猴头山,西止崇礼的桦皮岭,南接赤城,北靠蒙古大草原。其主峰冰山梁海拔2211米,为华北第二高峰。我们沽源的6条河流,12个淖泊之水,都来自大马群山,是大马群山滋养了沽源的沃野良田。”听了李县长的介绍,我心里第一次对脚下的山峦肃然起敬。正是由于有了这众多的河湖,我们的家园,才有了牛羊肥壮,禾苗飘香,人民安居乐业。李县长指着远近连绵的林海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沿坝营造防护林,到现在已经有了近100万亩的规模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张瑞同志,带着行李干粮,吃住在村里,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张书记挥汗植树的情景。人们都说,我李宝金是林业功臣,我只能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广大群众的无私奉献,这百万亩莽莽林海,我是无论如何造不起来的。一亩地植树300多株,在石山上仅靠群众的双手挖出这100万亩的树坑,就是一项浩大工程,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规划成林地的地方,跟着实行禁牧,农民不能上山放羊放牛,牧业自然受到了影响,农民收入自然会减少,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群众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广大群众都默默承受了。群众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听了老领导的一番话,忽然想起一句诗来:“山登绝顶我为峰。”登山是一种境界,一览众山小,一望眼界宽。人生也如登山,追求博大谦逊,利民济世,德高如峰。早上出发前候车时,与云亭书记攀谈,这位曾主政一县,官居副厅的老领导看到沽源现在的发展和建设成就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搁到现在,我恐怕连个科长都当不上了。”此时,他和我们一起站在山上,不曾多言,只是深情地望着家乡的山山岭岭,可能他在回想着过去的峥嵘岁月,酝酿诗情吧。照现在通行的作法,像他这样位子的领导,本可以优先圈几块地皮,揽几个工程,给某某公司撑个门面,把自家的财富增加个千万、百万的,是很简单的事情。据我所知,这位老领导退休后就一心做起学问来,不断有新作面世。为了家乡的一本书,他不仅亲自撰写了数篇分量很重的文章,如《金莲川赋》,诗韵奔放,词工句雅,实是难得的佳作,还通读全书,提出了精准的修改意见。诚如所言:“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山上一丛丛的雪绒花、干枝梅迎风摇曳。你可能不会觉得她们丰姿超群,因为这些花草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偏偏诗人情有独钟,一枝一叶总关情,比人品看精神,生出许多感慨来。《史话沽源》一书中,收录了张瑞书记的散文《干枝梅礼赞》一文,读后颇多感慨,以花喻人,那种不失气节甘于淡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此刻,在我的身旁,数丛干枝梅开着小而粉的花朵,花无艳色,枝不挺拔,真的看不出她们的美姿美容。如果你了解了她们的品格,你就会肃然起敬了。采摘下的干枝梅,即使失去所有的水分,即使三年五载,她们的花朵依然鲜活,依然依偎着花枝。“就在这花丛中合影留念”,主编招呼大家站在一起,随行的张斌秘书长摁下了快门。
  车子又向远方的山峦开进,我们不知道下一个落脚点是什么地方。经过了曲曲折折的山路,车子停在了一个写着“孤石”林场牌子的铁门前,我们也跟着下了车,看见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淙淙流过。大家一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还是人称活地图的李县长给我们解开了谜团。这里是与我们长梁乡毗邻的丰宁千松坝林场,是与张家口的塞北林场一起建设的工程。前面要去的地方,就是闪电河的一个源头,之后回到沽源境内寻访另一个源头。车子沿着一条小路,进入到一个北东西三面是山,南面开阔的山凹里,停在一个木结构的亭子旁。这里植被极好,草没膝,花无数,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山脚下赫然树起一块石碑,我们拨开草丛走上前去,只见石碑上写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八个大字,在其东南十几米远的地方,立着一块记事碑,记载了滦河源的有关情况。灵山孕育秀水,泉水汩汩地涌出来,在石缝间流淌远去,出大马群山,过金莲川草原,穿燕山峡谷,越冀东平原,奔流入海。正在我们研读碑文的片刻之间,不知不觉中天空已飘起雨来。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静静滦河源,竟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洗尘致意。雨越来越大,我们只好坐进车里,离开这山幽水美的灵秀之地。
  当我们走出那片山地时,外面却是无风无雨。车子在山林间穿行,不时会看见骑马的游客徜徉流连。在这样偏远的山里,居然也建起了旅游点,足见丰宁的旅游产业做得十分精细。翻过竖着一列高大输电铁塔的大山,下到山下,一条清澈的小河横在前方,其水流一点也不亚于山东边的那条河。遇山则止,逢河则停,似乎已成为今天的规矩。大家下车,继续听李县长介绍。原来,这就是滦河的主源,发源于沽源境内的五女河。滦河古称濡水,《水经注》卷十四记载: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之县北,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即在沽源境内“合成一川”,是为闪电河。相传,古代有五位美丽的少女,为反抗恶人的欺凌,毅然跳进滚滚的河水里,河水夺走了她们年轻的生命。人们赶来打捞出她们的尸身,筑土为坟,葬于河边。后人感其精神,把这条河叫做五女河,以示纪念。从这个传说里,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五女河,由于上游森林草原植被茂盛,雨量丰沛,河水的流量会是现在的若干倍。
  时间已过中午,前方落脚点是丰源店乡政府。从南滩、韭菜沟,到老掌沟,一路穿行于塞北林场的林海之中,沿途山峦耸翠,繁花似锦,景色绝美。难怪李县长每次回来,都要到山里走一走看一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中午在丰源店乡政府用过午餐,我们匆匆踏上了去冰山梁的路途。按计划下午沿古长城一线,直达莲花滩乡,完成对古长城的考察。冰山梁,过去是人行难上,马行难过,更别说汽车了,现在可以坐在车上跃上葱茏山巅,省去了许多体力。古代这里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前线,筑城守卫。战国时,燕国筑长城于冰山梁以北的山脊之上,经过了二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城垣无存,只在山脊上留下一道蜿蜒远去的遗迹。长城前面是一道挡马壕,即使经过千百年沙土掩埋,沟壑依然,清晰可辨。而每个山头上的烽火台,都已化作圆锥形的土堆,隔山相望。遥想当年烽火狼烟,金戈铁马,戍卒爬冰卧雪,马革裹尸,何其悲壮。冰山梁上的长城,筑于明代,为石头建筑,墙已倒塌,残存的碎石在山风里默然坚守了几个世纪,真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石依旧向苍穹。封建君王们希望筑长城来维持统治,百里、千里、万里,最后的结局都逃不脱城在国亡人去楼空的下场。一个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多么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人民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历史上人亡政息的周期律不知上演了多少次,不知多少善良的百姓被暴政夺取了温暖的生活与宝贵的生命。伟人们总是说,历史不会重演,历史却在反复上演着人间悲剧,在人间悲剧里诞生了许多所谓的伟人。我们呼唤一种制度,民族、法律、国家的意志高于一切的时候,不再有个人、集团、政党的意志高于民族、法律、国家的时候,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才会获得新生。长城蜿蜒西去,隐没在大马群山的深处。
  如今的冰山梁,不仅开辟成旅游区,而且建起了风力发电场。数十座高高的风机,巍然而立,在蓝天白云间划出优美的剪影。
  下山西行,日已薄暮,日落时分我们赶到了九龙泉。这里是沽水之源,沽源就得名于此。《水经注》云:沽水从塞外来,沽河出御夷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山丹丹花是山里的一种百合科植物,花开似火,有歌曰“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以花名,足见古时九龙泉一带花红似火,浓艳满山。迤逦的山谷两边,相对着低矮的山丘。山上树木稀少,红花难觅。在西山脚下,涌出九道清泉。史载,此泉,无论严冬酷暑,干旱雨雪,从未断流。察其山形,不高而陡,背西面东,幽幽而立。我思之再三,泉水定是从遥远幽深的地下,一路奔流,忽闻地上花之幽香,欲览芳容,纵身而出。自此,泉涓涓而始流,花欣欣以向荣。丹花岭上花浓,丹花岭下清流,千流百转花解语,九龙泉边日落朝云雪月花朝,总是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现代人对美景的理解,直接到了等于多少货币。九龙泉下不远处,开了一家红鳟鱼、中华鲟餐馆,生意红火。我想,举国都是如此吧,大凡名山大川都在为家乡做贡献。我们的大马群山,虽然小了点,但她依然担负起山的职责,养育了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百姓,还要让远来的游客玩得好吃得香,留下美好的印象。
  星辰满天,晚风拂面,夜色里我们离开了大马群山的怀抱。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