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布票 沽源县的粮食购销工作,从1953年到1984年经过了半个世纪的艰难历程。由此派生出各种购物票证和指标,使所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人们,忘不了历史岁月中,特别是逢年过节时,持票购物的人群,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于粮店门前、商行门口时的感叹,也忘不了金秋时节大车依着小车交售征购粮时一串串的车队。这一段历史在沉默中曾经沸腾,在沸腾中静候,其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记忆和留恋。这一丰富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初期,实行国营商业领导下的自由购销政策;从1953年到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从1985年到现在实行粮食合同定购政策。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时期最长,决定我国粮食购销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是我国粮食生产数量,也就是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 近几年,由于政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胜利,使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大幅度增长,使全国人民的粮食占有量人均达到800斤左右,使我国一跃成了一个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虽然每年要进口一些,但是每年还要出口一些,进出口数量大体相等。主要是为了调剂品种,节约运输力。 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粮食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所以我们回忆一下解放以来的粮食购销工作,总结经验,引以为鉴。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 一、统购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从1953年起,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历时三十多年,它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而来的方针就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统购,就是国家在农村对粮食实行统一征购的政策,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中央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的政策,即粮食在地方,权力在中央,实行公道的价格,妥善处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采取丰年多征,平年不征,灾年国家返销的政策,保证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准确地讲,粮食统购是根据国务院的《命令》规定:“生产粮食的农民,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就是对生产粮食的农民,留足其全家口粮,籽种饲料(俗称三项消费)和缴纳农业税外,其余粮由国家统一征购。口粮、籽种、饲料三项消费的留粮标准,各省都有具体规定。例如:我省口粮规定为最高420斤原粮,最低340斤原粮;籽种根据种植品种、播种面积、土壤结构而定;饲料分大牲畜和家禽各有不同。就农业税而言,在今天看来众说纷纭,各有不同看法。国外有的国家不征农业税,种地不纳税。在中国自古以来种地纳税,天经地义,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免除了农业税。但在城市居住的市民不纳税,工人做工不纳税,干部上班不纳税。挣工资的超过800元其超过部分才纳税。农民种地人均收入低于每月800元的也得纳税,凡此种种有待于今后解决三农问题时逐步解决。以便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灾年,所收获的粮食不够三项消费的,人均口粮不足340斤原粮的所欠缺部分由国家返销(俗称救济)。 按人均补到340斤原粮,粮种调换,饲料调剂副产品。这一部分工作属于统销。 二、统销 粮食统销是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给。通俗的讲,粮食统销是对城市居民、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发放购粮本,凭证购买。按照居民、儿童、中小学生以及各行各业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每人的定量也不同,核定标准分别供应。就连机关单位根据规定需要饲养的马、狗核定标准发放粮本,保证按月供应。 对于熟食业、食品、工业用粮先给一部分垫底粮,随后用粮票运转购粮。统销政策的实行,派生出了一种特殊票证——粮票。 粮票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地方粮票由省或直辖市印发。凡是购买粮食和熟制品都得交粮票。到省外出差,还需要兑换全国粮票,否则连饭也吃不上。 粮食统销还包括经济作物和灾区的粮食供应。但这一部分原则上只供原粮,实行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同时严禁私家经营粮食,是一项政策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后,随之而来的户口划分,出现了供应户即非农业户(戏称肥农业户)和农业户。小孩子从一出生便随其母亲落户,定为农业户、非农业户。那么从念书开始到考学校、就业、参军等都享受着不同的待遇。某种程度上讲,扩大了城乡差别,导致户口决定了就业。进入六十年代三年暂时困难时期,由于物资紧缺,于是各类生活用品都效仿粮食的作法,凭票证供应,一时间票证满天飞。仅回忆起来的有:肉票、菜票、布票、线票、绒衣票、鞋票,袜子、毛巾都要2寸布票,就连火柴、煤油、碱面、苏打都凭本供应,白糖凭医生开具证明供应二两。在今天看来已成为笑谈,但这确实是事实,已成为历史。 总之,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其所以艰苦卓绝,一则是由于我们基础太差,起点太低;二则是由于我们没有经验。如何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和建设成为先进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仅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无成例可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同时共存。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搞活经济、发展私营,把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取消了统销。从此粮本成为历史,粮食市场开放,购销两旺。人们再也不用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粮食是个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后还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更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