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翻阅大叠大叠的案卷时,过目最多的是“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和经验。由于作业上的需要,总想把这些所谓的“经验”写成一篇象样的东西,供留恋这一段历史的人们在闲暇无事时翻阅。怎奈未曾亲身经历过这场轰轰烈烈的农业革命运动,只是靠一些老同志提供的一点基本情况为本文的基本线索,故而在撰写中错误与秕漏不可避免,只好在无耐的尴尬中接受知情者的纠正和批评。 1964年,是承起历史延年的年月,艰苦难熬的三年困难时期刚刚度过,毛泽东主席为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并作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号令发出,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立即行动。生活在沽源这块沃土上纯朴的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响应了这一号召。特别是在经过了三年的特殊困难,饿怕了的干部群众对农业的发展,粮食增产丰足,盼了又盼。毫无顾忌地把农业增产的出路与希望,紧紧地系在学大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上。3月17日沽源县委随即召开会议,通过了《反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学赶山西大寨的决议》。学大寨运动在全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然而,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火种刚刚点燃,全国的社教运动又象熏熏烈焰燃烧在村村寨寨。全县的大批干部组成“四清工作团”、“工作组”赴怀安、赤城等地参加“四清运动”,称之为“细线条”。留县的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在全县社队开展“粗线条”。农业学大寨成为一段时间的记忆符号,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社员群众在集体自主的指导下该种什么,就种什么,太阳如此以往地挂在天上。 随着“四清”运动节奏放慢,大批干部返回本县。沽源县这块热土,一直以种庄稼为基业的农业生产,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开始了划时代的行程。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