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三个月中国东北三省便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继而日寇又进攻热河、察哈尔。一九三三年二月,日军进攻热河,热河沦陷,相继长城抗战开始。而随着“塘沽协定”的签署,长城抗战以失败而告终。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加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日寇的侵华的意图已经非常明了,占领东北,然后华北,继而全国。 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伪军张海鹏、崔兴五、李守信向察哈尔察东地区进攻。二十九日察东重镇多伦沦陷,五月二十四日又侵占了沽源。此后日伪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沽源向独石口、赤城、龙关推进;一路进攻宝昌。六月四日攻占宝昌,五日侵占康保,两路部队同时向张家口逼近。若张垣有失,华北之门户大开,京津危矣!然国民政府依旧是听之任之,依旧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同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南京、上海、北平、天津各界人民纷纷集会,要求政府积极抗日,收复失地,并捐款购买飞机,献给抗日军队。 在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爱国将领冯玉祥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已抵达张家口,筹备成立抗日武装力量。张家口是察哈尔的省会,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冯玉祥曾在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有些社会影响。一九三三年三月冯玉祥的老部下吉鸿昌变卖天津的家产,筹集一部分枪弹,召集旧部赶赴张家口。方振武率领“抗日救国军”由介休东出阳关,于五月二十一日抵达宣化。二十九军留驻山西汾阳之教导团三千人也取道大同来到张家口。由东三省和热河转战退守到察哈尔的东北义勇军数万人,也仰慕冯玉祥的威望,表示愿随冯玉祥一起抗日。同时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肖明、吴化之、张存实、武止戈、许权中及张慕陶、宣侠父、柯庆施等党员协助冯玉祥从事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 在日寇积极进犯察东的时刻,汇集在张家口的各军各地代表,分析察哈尔全省面临的形式,都认为形势危急,奋起抗战刻不容缓。于是集议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张家口召开数千军民参加的察哈尔省民众抗辱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致推举冯玉祥为同盟军总司令,并发出了就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的通电。 通电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得寸进丈,直以灭我国家、奴我国族,为其绝无变更之目的。握政府大权者,以不抵抗而弃三省,以假抵抗而失热河,以不彻底的局部抵抗而受挫于淞沪、平津。即就此次北方战事而言,全国陆军用之于抗日者不及十分之一,海、空军则根本未出动;全国收入用之于抗日者不及二十分之一,民众捐助尚被封锁挪用。要之,政府殆始终无抗日决心,始终未尝制定实行整个作战计划。且因部队待遇不平,饥军实难作战。中间虽有几部忠勇卫国武士自动奋战,获得一时局部的胜利,终以后援不继而挫折。迩者,长城全线不守,敌军迫攻平津,公言将取张垣。不但冀察垂危,黄河以北,悉将不保。当局不作整军反攻之力,转为妥协苟安之计。方以忍辱负重自期,以安民心期人。前此,前敌抗日将士所流之血,后方民众为抗日所流之汗,俱将成毫无价值之牺牲。一时之苟安难期,他日之祸害愈深。国亡种奴,危机迫切。玉祥僻居张垣,数月以来,平、津、沪、粤及各省市民众团体,信 使频至,文电星驰,责以大义,勉以抗日。玉祥深念御侮救国为每一民众所共有之自由,及应尽之神圣义务。自审才短力微,不敢避死偷生。谨依各地民众之责望,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六日以民众一分子之资格,在察省前线出任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率领志同道合之战士及民众,结成抗日战线,武装保卫察省,进而收复 失地,争取中国之独立自由。有一分力量,尽一分力量,有十分力量,尽十分力量。大义所在,死而后已。凡真正抗日者,国民之友,亦我之友;凡不抗日或假抗日者,国民之敌,亦我之敌。所望全国民众一致奋起,共驱强寇,保障民族生存,恢复领土完整,敬祈赐予指导及援助。 同时同盟军在张家口发出布告,表示收复失地、坚决抗日的决心。也向全国发出通电,主张联合各党各派各军,动员一起力量,一致武装抗日,收复失地。 布告原文: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为布告事,照得日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屠戮我军民,步步扩大,节节深入.现日军正图占平、津,扬言将取张垣,华北全局甚危,察省首当其冲。玉祥僻居张垣数月,迭蒙本省、平、津、沪、粤各省市及民众团体,信使频至,文电星驰.责以大义,勉以抗日,丁兹艰危,敢不奋兴。兹于五月廿六日,出任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结合各路忠勇将士,及爱国民众实行武装保卫察省,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大敌当前,义无反顾。本总司令以抗日救国为天职.支持民众御侮运动,镇压汉奸扰乱。希民众一致奋起,与本司令一同抗口。革命大业,有厚望焉。总司令冯玉祥。 当日,冯玉祥改组了察哈尔省政府,委任佟麟阁代理主席。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成立,得到中国各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许多群众团体、社会名流以及高级将领纷纷致电冯玉祥等表示支持和祝贺。中国共产党发动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地大批学生和青年,到张家口去参加抗日同盟军,共产党领导的蒙古人民抗日武装也加入了同盟军,加上西北军旧部、方振武组建的“抗日救国军”、从东北退回的“抗日义勇军”、张励生的“察哈尔省自卫军”、热河退回的“热河抗日民军”都云集于同盟军的旗帜之下,这样同盟军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 各部军队的组织情况如下: 由冯玉祥的旧部组成的有:第1军,军长佟麟阁,辖彭政国第1师、支应麟第2师和刘克义独立旅。7月25日,第24师富春部、第25师马冠军部也拨归该军节制。第2军,军长吉鸿昌,辖周义宣骑兵第3师、徐荣华第4师、宣侠父第5师和李廷振第6师。以上两军均有共产党员作骨干,战斗力比较强。第6军,于6月30日编成,军长张凌云,辖乜玉岭游击师、胡云山骑兵第2师。骑兵挺进军,总指挥孙良诚,辖雷中田第1挺进军、高树勋第2挺进军。 由方振武抗日救国军组成的有:第1军,军长张人杰,辖宋铁林、杜光明、宋克宾第1、第2、第3师和崔国庆独立旅、谷有祺独立骑兵旅。第5军,7月25日编成,军长阮玄武,辖及汉东第16师、许权中第18师。该军有共产党员作骨干。 由东北抗日义勇军组成的有:第5路军,总指挥邓文(邓文被刺死后,檀自新继任总指挥)。该军系黑龙江抗日义勇军马占山旧部改编而成,辖邓文兼师长的骑兵第10师,檀自新的骑兵第11师,吴松林(后改霍刚)的骑兵第12师和郭凤来、唐忠信的骑兵第21旅、步兵第1旅。 由察哈尔省自卫军编成的有:察哈尔的自卫军,军长张砺生。该军由张北、商都、宝昌等县的民团编成,辖张子光、曹汉相、白振宝第1、第2、第3师和王德重、焦朴斋第1、第2支队。独立第13师,师长任平治。由热河抗日民军编成的有:第18军,军长黄守忠,辖于立志第32师、谭世林第33师、阎尚元第34师。骑兵第4师,师长姚景川。 另外还有由蒙古、绥远地方部队编成的部队。蒙古军有:第1军,军长德穆楚克栋鲁普;第2军,军长卓特巴扎普;自卫军,军长富龄阿。 六月十五日根据抗日的形势和民众的要求,在张家口召开了抗日同盟军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抗日同盟军纲领,以及有关军事问题、财政政策、军队政治工作与协助民众运动、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选举了抗日同盟军最高权力机关——军事委员会,推举冯玉祥、方振武等11人组成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冯玉祥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同时做了分工部署,决定了收复察东失地的军事计划,准备与六月下旬向察北察东进攻。决议同盟军兵分两路,向蚕食察哈尔的日伪军发起反击。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邓文、李忠义为左、右副总指挥。其中北路先北上张北,另一路骑兵第三师周义宣部往东前往赤城北上。由冯玉祥任命吉鸿昌将军为北路前敌总指挥,调动主力部队地二师、第五师各一部和李忠义的骑兵十六军,共产党的前委成员武止戈、抗日同盟军军委会成员宣侠父等随军行动。组织军队政工人员进行占地宣传,鼓舞士兵英勇作战,反动群众支援部队。 六月二十一日,大军出发。二十二日,北路同盟军第一梯队第5路军邓文部,从张北直取康保。防守康保的是伪军崔兴五部,仅几个小时的战斗就被击溃。同盟军占领康保。二十三日,第5路军和察哈尔自卫军从康保出发进攻宝昌,李忠义部从张北直插沽源,和占领赤城的周义宣部共同攻打沽源,结果沽源的伪军刘桂堂部摄于同盟军的声势,和吉鸿昌接洽反正。冯玉祥遂委任刘桂堂部为同盟军游击第6路,沽源收复。七月一日,同盟军猛攻宝昌,城中守军为伪军张海鹏部和崔兴五部。在同盟军的猛攻下,伪军弃城逃往重镇多伦。 三县光复后,七月四日吉鸿昌、邓文、李忠义抵榆树沟召开会议,计议收复多伦吉鸿昌率邓文、李忠义等部迫近多伦,仍以张凌云部为左翼,李忠义部为总预备队,计划七月七日发起总攻。七月七日总攻开始后,吉鸿昌亲自到前线督战指挥。经过激战,敌伤亡甚重,被迫退入城内,城外为同盟军占领。日、伪军据城顽抗,吉鸿昌派副官带兵40名扮作回民商贩,分批潜入城内,分住在城内五所清真寺中,调查敌情,投送情报,以便里应外合。七月十二日,同盟军再度发起全线进攻。吉鸿昌“亲率敢死之士,肉袒匍匐前进,爬城三次”。吉鸿昌部从南、北、西三门冲入城内,与先入城者内外配合,巷战肉搏3个小时之久。日、伪军不支,自东门向经棚方向逃遁。沦陷2个多月的多伦,经过血战终于光复。在收复察东四县的战斗中,共毙伤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数百名。同盟军也伤亡1600多名,4名团长受重伤。 攻克多伦后,全国军民莫不欢欣鼓舞。各界同胞、抗日爱国团体或发函祝贺,或捐款、献物慰劳支持。著名学者章炳麟给予同盟军很高的评价,谓:“近世与外国战,获胜者有之,地虽一砦一垒,既失,则不可复得矣。得之自多伦始。以争一县,死将士几二千人,虽在一隅,恢复之功,为九十余年所未有。” 同时,中共前委和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为了纪念收复察东四县阵亡的312名将士,在张家口东山坡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部南操场内,建造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烈士墓”各一座和“全国军民抗日死难烈士祠”一所。纪念塔高13米,六棱柱形,混凝土结构。塔身一侧,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亲书的塔名,笔力苍劲,雄浑有力。塔身六面,三面刻有阵亡官兵官职姓名,另三面刻名人题词,塔顶刹尖斜指东北方向,寓意抗日同盟军以察哈尔为基地,誓志抗日救国收复东北失地的决心。烈士祠中设有“全国民众之神位”、“全国抗日阵亡将士之神位”及察东战役之将士姓名碑刻。各种碑刻、匾额均为国内各界人士和群众团体题写。这是自抗战以来京西地区为纪念抗日阵亡烈士建造的最早的一座纪念塔。8月12日,冯玉祥将军亲率抗日同盟军的部分官兵举行落成典礼,隆重祭奠抗日烈士的英灵。后由于日军占领张家口,这些纪念建筑遭到破坏,除纪念塔残存外,烈士祠和全国抗日将士神位碑刻、匾额已荡然无存。1987年市政府拨专款在原纪念塔东侧(现在的东山路甲副13号)重新仿建一座与原塔形状完全相同的“纪念塔”,并将市博物馆移至院内,以便就近管理保护。复建后的纪念塔,1982年被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伦收复后张凌云驻守多伦,吉鸿昌和邓文驻守沽源及独石口。同时冯玉祥拟由察东出击热河、东三省。举国欢庆之时,蒋、汪则以“擅立各种军政名义”“妨害统一政令”为由,从七月初,调集中央军入察,同时日伪亦于何应钦暗相勾结,积极准备再次入侵察东。 其实在抗日同盟军成立之始,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即下令断绝平绥线上的客车通行。不久,国民党当局派出铁甲车向张家口逼近,并策动阎锡山屯兵于晋察边界;《塘沽协定》签订之后,将冯钦哉、傅作义、庞炳勋部从平东调到察哈尔,向抗日同盟军施加压力;又调徐庭瑶第17军、王敬久第87师到平绥线,形成围攻的态势。因而,抗日同盟军从成立之日起就陷入了国民政府军和伪军包围的境地。这种状况,对于刚刚成立的、内部尚不巩固的抗日同盟军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利用抗日同盟军内部不团结,派遣特务潜入内部搜集情报,制造谣言,挑拨离间,对抗日同盟军进行收买拉拢,致使同盟军的将领鲍刚、冯占海、李忠义、檀自新等先后投蒋,邓文则被暗杀。与此同时,日伪也乘机分路向察省进犯。8月8日,日机轰炸沽源平定堡,南路日军入侵沽源,北路日军向多伦急 进。经吉鸿昌率部抵抗,虽暂时阻止住日军,但事态却日益严重。 冯玉祥眼看抗日同盟军受日、蒋的重重围困,外援无望,内部不稳,粮秣、服装已感缺乏,现金则更无法筹借,财政经济窘困达于极点。冯玉祥认为“如引起内战,将使日寇坐收渔翁之利”表示中央当局真有御悔计划,同意本人隐退。于八月五日冯玉祥发表“歌电”,表示“完全收缩军事”,并请国民政府让宋哲元回察办理善后。冯自卸同盟军总司令,总部撤销,人员解散。他于十四日抱恨离察,解甲归泰山。冯一离察,形势骤变。八月中旬,多伦复被日军攻陷。抗日同盟军虽由方振武代理总司令,但人心动摇,不易收拾。轰轰烈烈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迫解散。大部分队伍被收编遣散。唯吉鸿昌、方振武表示不撤盟、不倒旗誓死抗日到底。八月十六日方振武就任同盟军代总司令。八月二十四日在张北二泉井召开会议后,方振武率部向独石口开发。吉鸿昌所部则西向商都转移,因受傅作义、张凌云部的追堵,不得不改向东进,经大苏计、二泉井、二台、大囫囵,于九日到达独石口与方振武会合。在于方振武汇合前,在沽源棠梨沟的乔家店驻扎,吉鸿昌在乔家店龙王庙的墙壁上题写了:“宿草春还发,残花落更开,莫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诗句,同时在庙门上还题了:“抗日难遇沧海水,救亡必过独石关”的诗句。 九月十日,吉鸿昌赴云州与方振武、汤玉麟、刘桂堂等召开军事会议,共同做出了整编队伍的决定,组成“抗日讨贼军”,推方振武为总司令,汤玉麟为副总司令,刘桂堂为右路总指挥,吉鸿昌为左路总指挥,并决定从独石口出发进攻密云、怀柔,限旧历八月十五(公历10月4日)攻进北平。 会后,方、吉率部向北平挺进,方部右路军在长城线以西沿白河向东南前进,吉部在长城以东经黑河挺进怀柔。两部先后越过长城。九月二十日、二十一日,吉、方两部先后攻进怀柔、密云,逼近北平。北平军分会十分惊恐。在方振武部攻占密云的当日,日本驻北平领事馆柴山与何应钦在居仁堂密晤。此后何应钦发表书面谈话,称:“关东军电复,充分谅解。因方、吉坚持抗日,如不限期退出非武装区域,关东军将予以讨伐。”同时,日关东军以信守《塘沽协定》为由,警告石友三等部不得与方、吉“勾结”,否则将“绝不容许”其“存在”。九月二十五日,方振武部攻占高丽营。日飞机在空中监视,并抛下“警告方振武及其联合驻军”的传单,限其于九月二十六日退出“中立区”。九月二十七日,日军飞机轰炸方振武驻地。时方、吉商定以五六千人、枪约半数的兵力,分三路向北平发动进攻。十月月初,方、吉部在昌平、大小汤山等地被商震、关麟徵、庞炳勋等部堵截包围。激战多日。每战,方、吉均亲上前线,士兵亦非常勇敢,但因连续苦战,人员、粮弹俱无补充,部队伤亡惨重,残存者仅四五百人,被迫接受改编。方、吉于十月十六日脱险,方振武被迫流亡香港,吉鸿昌到天津继续进行秘密的抗日活动。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九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英勇就义。临刑前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迈遗言。方振武则于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而冯玉祥将军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于1948年9月1日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