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沃土
攻打西辛营 智取小河子
时间:2017-04-01   作者:马艳民   来源:沽源网   点击:
  西辛营乡处于沽源县西南方,县内与黄盖淖乡、白土窑、小河子、莲花滩四个乡相接,县外紧接着张北县。在这片土地上,先烈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悲歌,为捍卫沽源的土地和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2年2月东北三省全境沦陷,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躲避日寇的压迫,或奋起反抗,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在日本的既定世界霸权方针下,中国民众和中国共产党、熟悉形势的世界各国观察家都非常清楚,日本绝不会满足仅仅占据东北的现状,华北必将成为东北之续。
  1933年5月蒋介石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入侵华北地区。5月24日,日驻守在内蒙多伦的日伪军侵占沽源,攻占了沽源平定堡,7月1日,被吉鸿昌抗日同盟军击退。同年12月12日,伪蒙古李守信部在日军飞机轰炸的配合下再次占领沽源,遂建立了宝源县,自此沽源全部沦陷。
  沽源沦陷后,沽源辖地一分为三,南部的小厂、长梁、丰元店及常铁炉的部分地区归“满洲国”,西北部分属于察哈尔伪宝源县公署和伪多伦县公署,西南部分属伪华北政府。
  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入侵西辛营,并在西辛营成立了伪政府机构,修建了据点,西辛营的广大百姓生活在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下。
  针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和形势的变化,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干部深入到沽源的南部山地、农村和县与县的结合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1941年平北游击队开始到沽源的坝头一带游击作战,开始痛击敌人,收复失地。
  1941年平定堡的一股日伪骑兵向平北八路军驻地西辛营进犯,被平北八路军骑兵一连击溃,缴获步枪二支,战马二匹。
  1944年5月,我平北分区主力之一的四十团一部,由政委阎子庆、副团长邓典龙、副参谋长吴广义率领,从赤城的根据地出发,经狮子沟,清水河,三、四道营子,长途奔袭,于夜间进到王宝村(旧称王爱卜罗,处于西辛营乡正南方)附近,集结待命。准备配合对日伪军的政治攻势,袭击西辛营日伪据点,为民除害。
  第二天,正当首长们研究战斗部署的时候,团部驻地的房东王老三从小河子回来报告说:“小河子伪军主力都抽调出去到我根据地‘扫荡'去了,只有几十名伪军防守,另外,还有二、三十个刚抓回来的没有发枪的新兵”。根据房东平时的表现,我军认为这一情报是真实的。当即研究决定,由副参谋长吴广义带领骑兵一连,在大部队攻打西辛营据点的同时“化装奇袭”小河子。
  小河子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成为沽源县政府所在地,直到1935年日伪军侵占沽源,把沽源县、宝昌县合并为宝源县为止,16年来,旧国民党政权在这里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墙外有护城沟,再加上日伪军侵占后修筑了各种碉堡工事,是个易守难攻的据点。考虑到大部队未到来,而且西辛营据点尚未攻下,我军武器条件装备过差,故准备在攻克西辛营局点后,采取了“化装奇袭”这一招智取小河子。
  经过缜密的研究部署之后,我军决定对西辛营的日伪军进行进攻。西辛营据点由四十团一连和二连强攻,一连攻正门,二连攻西南角炮楼。经过十几分钟的战斗,一连率先登城,日伪军看到我军长驱直入,吓破了胆,掉头就跑。只有炮楼的日伪军顽固抵抗,接着二连的战士奋勇猛攻,拿下炮楼,这时日伪军束手就擒,只有少部分跑出了县城。全部战斗仅用40分钟。首长命令大家清理战场。共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5支、手枪1支,弹药若干。俘虏敌人40余人,我军负伤2人。
  西辛营据点被攻下后,部队领导研究决定部署攻击小河子的战略步骤,具体内容为:由一排长王升化装成日军的指挥官带队,从全连抽调骨干加强一班力量。共十七八个人化装成日伪军,配备了一挺机枪,团部还给调来了一名日语翻译。经东滩从东面直插小河子据点,主力部队随后跟进。如被敌人发现,立即转为强攻。
  天将亮前,部队由小河子西南三十多里的西坝出发,绕过西辛营的据点,进至脑包山,分路向预定位置前进。当连队主力到达预定位置后,化装成日伪军“讨伐队”的我骑兵一班,大摇大摆的直奔小河子城东门。敌哨兵发现后立即询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一班骑兵答:“从张北来。”敌哨兵毫无警戒地放下吊桥,打开城门。我骑兵一班战士,近前喝一声:“不许动!”解除了哨兵的武装。与此同时,一连战士一面向主力部队发出占领城门的信号,一面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顷刻间,我主力部队赶到,先后冲进城,大喊:“缴枪不杀,八路军善待俘虏。”伪军不知怎么突然出现这么多八路军,乖乖地放下了武器。就这样,我军一枪没放,顺利地拿下了小河子据点。共俘虏了五十多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余支,战马100多匹。
  作战结束后,我军战士经东房子返回莲花滩乡的革命根据地。这次战斗的胜利增强了我军抗日的信心,配合了沽源境内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为沽源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