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沃土
手榴弹排长石存满
时间:2017-03-31   作者:石占平   来源:沽源网   点击:
  石存满,又名张玉山(1925—2008),中共党员,祖籍山西,1948年被迫加入国民革命军,在陆军111军258师73团任战士、班长;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23兵团36军106师74团任副排长; 1951年出国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3兵团36军106师316团任排长,荣获三枚“解放勋章”;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工第1师3团1营5连任排长;1955年5月20日要求复员回乡。
  石存满出生在沽源县莲花滩乡三间房村一个平苦的农民家庭,12岁随父亲在村里扶犁种地,给有钱的张家打短工,家境平寒,少吃无穿,出去给人家干活衣不遮体,母亲还的去跟别人借衣裳穿才能下地劳作。几年后两个姐姐出嫁,两个弟弟还小,唯有他支撑着一家5口人的生计,从小过着衣不遮体,日不饱食,饥寒交迫的生活。1947年秋,张(北)宝(源)县大队与国民党骑兵第14纵队展开了拉锯式的斗争,敌匪杀害我莲花滩附近共产党员和群众,制造了米克图惨案,周边村庄的人们受到了极大的恐慌,被迫“跑反”。
  一天夜晚,他随父母、两个弟弟坐着牛车“跑反”,跑到了高山堡大西洼村亲戚家避难求生。1948年,正巧碰上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凡是弟兄多的人家,必须去一个人当兵。那年的一天,早晨他去村里水井给亲戚挑水,被国民党抓壮丁的人连推带拽的给带走了,连扁担、水桶都丢弃在井旁,没有来得及和父母、兄弟、亲戚说一声。22岁的他已成了家,也不忍心看着懦弱、瘦小的弟弟去当兵受罪,忍痛替代弟弟被迫服了兵役。
  1948年,他被迫在国民党傅作义部队111军258师服兵役。1948年10月,傅作义提出:“坚守华北,退守东南”。扩充实力在平绥线(张家口)百余里的铁路线上步兵,成为一条“长蛇阵”。11月,中共早期党员,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彭泽湘,专程赴北平对傅作义展开工作,争取其起义。1949年1月,傅作义命令20余万国民党部队撤出北平城外,接受和平改编。原国民党陆军111军258师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改编。从那时起,把自己真实姓名石存满改为张玉山,张玉山这一名字一直叫到他终年84岁。
  1949年初春冬末的一个夜晚,天津塘沽外围战打响了,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向塘沽之敌发起进攻。他先后参加了海滩站、新河庄等战斗。塘沽四周是大大小小的碉堡,敌人派了一个师的兵力在此把守。我方的两个团与敌人连续作战20多个小时,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又冲上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猛冲猛打。在解放塘沽战役中他受命带一个排的战士冲锋陷阵,乘深夜天黑摸到敌人据点炮楼,当剪断敌人电话线和电网时,被敌人旋转式的探照灯发现。在敌人机枪的猛烈扫射下一个排的战士所剩无几,另一个排紧急后续。危机关头班长张明义和副班长机枪掩护,他脱下裤子把尽有的约十来颗手榴弹装入两裤腿扎紧,挎在自己脖子上,腋夹炸药包,曾几次翻越护城沟,炸掉了敌人的炮楼,为后续大部队攻打塘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又一次晚上,连长下令让他派一个班的战士去摸敌情,大约一个小时未归。当时,进入春天,塘沽河面冰薄,遇重冰裂,一个班的战士有可能掉进河里牺牲了,再就是被敌人俘虏。于是他又带一个班的战士继续侦查敌情,当摸到敌人炮楼附近发现没有动静,只见一柱火光。然后进去一看空无一人,只见剩下的是一堆烧的正旺的木材,敌人刚刚撤退。经过约一个月的浴血奋战,塘沽战役一个师的敌人被我军全歼,1949年1月17日塘沽宣告解放。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战略部署,北方已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解放南方各省份,我党从军队中挑选优秀干部南下。他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发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又被编入四野46军序列,经过在石家庄集训随军南下到湖南剿匪。
  同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组建的第五批解放军“冀南支队”在湖南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率领下启程南下。因华中局调整了冀南支队南下去向,由原定去江苏、浙江改为一部分去湖北,大部分去湖南。他和部队从天津出发与战友们一样每人身背一支枪、五发子弹、三颗手榴弹、一个水壶、一把小铁锹、一条米袋子、一双鞋、一个铁水缸共三十多斤。从河北威县出发经馆陶、大名等地抵达黄河北岸,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徒步行程数千里,首战安阳、再战长江、三战宜沙,冲破了国民党残匪重重堵截,边行军边战斗走了三个多月到达目的地湖南湘潭县。他吃苦、机智、敏捷、勇敢、善战,不仅行军走的快,而且在作战时投弹“准”而“远”。一次扔两颗手榴弹,手榴弹出手时呈v形后落地炸两个点。战斗时大多数战士的手榴弹摆放在战壕上都出自他手,并在营、连队进行实弹投弹示范表演受到嘉奖。投弹技能在全连“独一无二”,被连队指战员称谓“手榴弹排长”。到达湖南湘潭后主要开展了剿匪安民,接管城市,开展土地改革,清匪反特,巩固政权。  1950年6月完成湖南剿匪任务,记载了他和战友们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拉开了序幕。1951年,他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志愿报名投身于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23兵团 36军106师与37军111师合编,改编成中国人民志愿军106师,于1月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进行整训。
  9月1日,毛主席签发命令23兵团于9月3日由景县出发入朝。同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总司令员的指挥下,在司令员董其武、政委高克林率领下,由辽宁丹东的安东、长甸河口渡江入朝。9月3日,乘夜晚风平浪静,五、六人一组划竹筏渡过鸭绿江后经塑州、云山,直接进入院里机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主要任务是在朝鲜建设飞机场并执行朝鲜机场警备任务。开展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据父亲回忆,当年美军数10架b—29重型、b—52重型轰炸机投下的数百顿重磅炸弹,狂轰滥炸,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大多数防空洞和公棚、掩体被炸塌,许多战士被埋在里面牺牲了。美军空中投掷下来的炸弹约千余枚,朝鲜机场到处是定时炸弹。机场工程炸毁了就再修,修好了又被炸坏,一边作战,一边修机场。抗美援朝期间36军共修建长几千余米,宽60余米的主跑道3条;长几千余米,宽30多米的飞机停车坪8个;滑行道、连接道、约万米、飞机掩体百余个、附属工程达几十多项。
  他经历了人民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的硝烟岁月。每当他提起解放塘沽、四九年南下和抗美援朝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倒下无数年轻的血肉之躯时不禁泪下。1951年冬完成朝鲜机场工程任务后与部队从新义州过江到安东回国进驻河北定县(定州市)休整。1952年2月,23兵团再次改编成69军,36军归编中央财政建设委员会工程部。由此36军番号取消,106师也随之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工第1师进驻北京西直门外,主要任务是警备北京军用机场。
  1955年3月根据部队需要他在北京参加了技术学习后,被分配到湖南省长沙市瓷厂任党支部书记。他多次找到营长要求复员回乡并说:“全国解放了,也不打仗了,我上有老下有小该回家了”。任凭营长、连长和战友们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1955年5月20日部队为他办理了京干复员手续回到了黄盖淖富河村。
  回乡务农后,他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生产队的苦累活总与他有缘,一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谁家有困难找他都出手相助,一概以一名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是“富河”村乃至黄盖淖远近闻名的吃苦耐劳之“第一人”。六、七十年代是沽源县出名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
  石存满,刚毅豪爽,胸怀坦荡,刚直不阿,一身正气,忠于革命,前半身把青春热血献给了党的解放事业,后半身辛勤劳作与妻张玉娥养育了四子四女。复员回乡务农在艰难困苦时期,没有伸手向政府提过条件要过救济。2008年5月10日,病重期间嘱咐子女,死后一不请鼓匠送葬;二要坚持火化,不找麻烦;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身经百战的钢铁战士崇高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热爱党,忠于党,更热爱沽源这片沃土,他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