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林县长在任大有作为,可惜时逢乱世,先有炸狱事件,后有逃兵事件,更严重的是匪患事件。1920年同兴号富户姚某外甥刘福偷牛坐牢,后姚某买通看守,借送饭子机暗藏刀具,刘福深夜挖墙,一夜之间一狱囚犯全部跑光,这是沽源县第一次炸狱。1921年一个士兵开小差,先后打死排、班长2人,被捕后在小河子六月十五清庙大会期间被县政府点了天灯。1923年7月大土匪白三阎王攻打沽源,土匪1000余人攻进小河子。进城后大户商号早已跑光,土匪一气之下、把李平林给绑架走了,后来在多伦县释放回来。1925年秋天,大土匪冯七点(冯贵芳)带土匪500余人将小河子城池围住,并向县长借白银两万两。李平林骗其入城,酒桌之上摔杯为号,将其擒拿。当日拉出东门砍头,匪头后悬挂城门示匪。1929年沽源县出现有史以来的大旱年头,滴雨不下寸草不收,人无粮食畜无草料,百姓杀畜吃肉饥荒度命。大旱之年为了活命,于是土匪四起,到处是二棒手杆子队,这些土匪非盗即抢,沽源四个区的电话线均被土匪捣毁的一条不通。在这匪患四起,内忧外困的时候,李平林被迫离任。 1932年新县长张允荣上任,然后面对众多的匪患他依旧无力回天。是年秋,悍匪刘桂堂部窜至沽源,途经千金堡(今七号),将村民所有男性,不论大小,用机枪惨杀,仅有2名小男孩化妆为女子才躲过劫难。没过多久“合字”土匪窜至丁庄湾烧毁房舍百余间,12岁以上妇女全部被奸。 1933年5月为了加强县城防务,严厉打击土匪,丁树本带了一个骑兵连来到沽源,任新县长。 1933年5月24日,目伪军侵占沽源,同时密谋南下,沽源由刘桂堂部驻扎。6月23日,抗日同盟军李忠义部进攻沽源,7月1日,刘桂堂部反正,参加抗日同盟军。7月12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此时察东四县全部光复。光复后同盟军班师沽源,在小河子关帝庙前召开抗日救国大会。9月县政府从四个区抽调农民百余人,组织防匪清乡团。平定堡大户白玉山任团长,白玉山自己献百匹战马。防匪清乡团训练由宋哲元的一个营长负责。 1934年郭野凯当上了县长后,把沽源县分为两个特别区来管辖。东为热河省特别区,西为察哈尔特别区,这也为以后的察东事变埋下了伏笔。1935年初发生了“察东事变”,察东事变发生后,在丰宁大滩的谈判中,中方代表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参谋长张樾亭、察省政府科长张祖德、还有沽源县长郭堉恺。这次谈判被称之为“大滩口约”。“大滩口约”确认了沽源到独石口的延伸停战线,削弱了中国方面对沽源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使察东出现了一个约700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日军虽未完全达到占领察东目的,但国民党政府却实际上丧失了对沽源县长城以东地区的控制。同年12月,日伪头目李守信率部6000多人及两门山炮,来犯沽源县城小河子。小河子守军只有白玉山一个保安队和29军一个连,共300余人。白玉山亲自指挥,身先士卒,誓死抵抗。浴血奋战三天三夜,击毙敌参谋长陈宝泉,重伤顾问松井。重炮破城后,守城士兵与敌人肉搏。城落敌手后,除白玉山仅率的十几人突围外,其余保安队员和参战的二十九军将士全部牺牲。从此沽源全部沦陷。 沽源县沦陷后被蒙古军政府与宝昌县合并,建立了“伪宝源县”。设10个乡、2个镇,推行保甲制度。12个乡镇分别为:保胜乡驻龙王庙,胜宁乡驻头支箭,新义乡驻七号,保安乡驻于人围子,兴隆乡驻张春围子,同义乡驻平堡西围子,三义乡驻小河子,义合乡驻九连城,新胜乡驻黄盖淖,连义乡驻莲花滩,平定堡镇驻平定堡,宝昌镇驻宝昌镇。从此沽源大地进入最黑暗的事情,日伪强迫百姓种植鸦片,并控制食盐供给,同时在南部地区推行集甲并村政策。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