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是清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艺术家,前些日子,我有幸出差到李渔的故乡兰溪,并参谒了当地的文化象征——西郊横山脚下的李渔文化公园! 下车来,首先就是一块写有“李渔文化公园”几个浮雕大字的长形巨石赫然入目,友人告诉我,当地人都称之为“李渔园”。入得园去,便是一排廊庑,廊柱上刻着李渔的诗句:“笔墨青山几万重,诗吟白雪知千首”,“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几幅对联阅过,顿觉身心多了一份轻盈和自然。 趋径而上,是一条幽静的青石路,路边栽有各种奇花异卉,正信步零星碎花中,又一亭榭映入眼帘,古色檐柱衬于老樟翠竹的绿叶间,别有一番意境。亭檐下悬有一匾,书“笠翁亭”,两柱刻有:“倘若魂升于天,问先世长吉仙人,作赋玉楼,到底是何笔墨;漫云逝者其耋,想吾家白头老子,藏身母腹,于今始出胞胎。”此挽联是李渔所创的新体裁,被后人广为效仿。 品读间,不觉举目,现一青石牌楼,上题“震世名才”的魏楷大字,牌楼之后就是李渔的青石雕塑了,气宇轩昂,英姿飒爽,四顾间,见牌楼的另一边亦有雕字若干,横幅为“文坛巨匠”,两联则是“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出自李渔《闲情偶寄》),意思是文章是天下人共同使用的,不是哪一个人所能私有的,是非是由千百年的人们来定评的,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定评的。李渔那自信、自谦而又随性自然的真性情在此句中突显无疑。 拾级而上,便来到了长廊,廊色为黑褐之中略带暗红,映于青山绿水间,显得无比宁静与雅致,闲步廊中,微风伴夹着鸟语和花香从山林间吹来,令人顿觉心旷神怡。靠山一侧则有一堵“李渔墙”,墙上嵌着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雕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怜香伴》、《芥子园画谱》等李渔著作的简介,三五位游客正立于墙下饶有兴趣地阅读着,讨论着,廊中有一亭,名为浮白轩,此亭原是李渔家班排演戏曲的地方,他在《闲情偶寄》中曾用一联形容:“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琴夜听歌。” 一路景致,还真有几分联中的韵味呢!就这样一边思考品味着一边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已随着长廊来到了山下,心生不免生出些许不舍的情怀。转身凝眸,阳光更灿烂了,青山更绿了,长廊更长了,从树叶隙中看去,李渔雕塑的身姿似乎也更挺直了!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