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友人的端午节问候短信,这才猛然想起又到端午节了,要吃粽子了。 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会先将粽叶和粽线准备好。家乡少竹,村里仅有的几株细竹种在村边小溪滩上,枝细叶碎,顶多是供村人砍根把钓鱼或做牛鞭用,而要裹粽子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所以家乡的粽叶都是从外面贩来的,至于粽线,最好的东西应该是棕榈叶了,不仅牢固结实而且暗溢清香。在端午的前一天,母亲会将粽叶泡进水里,另将糯米也用冷水浸泡起来,然后到种有棕榈树的人家里去剪一些棕榈叶撕成条状。到第二天取出糯米粽叶沥去水分后才开始裹粽子,一个粽子一般都在两三张粽叶之间,先取一张粽叶折出一角,铺进一些糯米后再放进猪肉、佛豆仔等料,然后再添一些糯米进去,接着再加上一两张粽叶裹紧,缠上棕榈线绑紧就可以了。母亲还会另外准备一些香烟般长短的麦秆,那是因为母亲除了要裹肉粽外还要裹甜粽,甜粽则的原料也很多样,赤豆沙、板栗、地瓜都可以,风味各异。在粽子外面添一支麦杆,就可以区别出来哪些是咸的哪些是甜的了。 端午节这天,老家一带的风俗是不烧晚饭的,光吃粽子。我家当然也是一样,母亲能把时间扣得很牢,基本上在傍晚前能将粽子裹好并且下锅煮了。煮粽子的时候总是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母亲总会让我出去找小伙伴玩一阵子,她说等吃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每次我都因为担心自己长不大而心有不舍地走出家门,不过每次等我想起来后再回到家里,母亲往往已经煮得差不多了,夹杂着粽叶、棕榈叶、糯米、稻秆等香味的热气从锅盖下渗出来,四下飘散。母亲煮熟粽子后总会先取几个出来放在一边凉却,这粽子凉却哪儿有这么快啊?外面看似不太热了,里面还烫着呢!我每次都是迫不及待地剥开来就往嘴巴里塞,一口咬下去,烫得张大嘴巴哇哇直叫,哥哥姐姐则总是幸灾乐祸地在一旁坏笑,不过吃着酥酥糯糯的粽子,我才没时间和他们计较。相比与吃热粽子,其实我更喜欢吃冷粽子,一来是没有那么烫了,可以咬得肆无忌惮一些,二来是冷粽子的米质更紧更硬更有嚼头,里面各种材料的味道也更能品尝出来…… 转眼,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又是一个端午节,妻子去超市里买了几个蒸着吃,算是过了一个节,超市里买的粽子虽然样子更精美一些,但吃起来总不像是记忆中的那般有滋味,缺了什么呢?我想或许就是缺了一丝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母爱吧!其实,母亲又何尝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粽子呢,用香糯的人生为我包裹了整个童年。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