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谈古论今 >

孔子是怎样鉴别君子与小人的?

时间: 2016-06-17 09:50 来源: 未知 作者: 江南 点击:

孔子讲学图

君子有两义,一义是贤者、有德有识者,二是指在高位者,也就是贵族。小人也有两义,一是指不肖者、无德无识之人,二是指不在位者,也就是平民。《论语》中除虚词和个别常用词(如“曰”、“人”)外,“君子”一词出现的频率(107次),仅次于“仁”(109次),《论语》的精义可以一言蔽之,就是教仁,教人爱人,教人做君子,不做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坦坦荡荡,小人老是忧这忧那。”

朱熹《四书集注》引程颢的话说:“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君子按理行事,心地光明磊落,从不算计别人,又与世无争,看人看物多看到好的一面,爱人、助人,又知天命之所限,不希图不该得到的富贵,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快乐、不坦荡呢?

小人则为物欲所捆绑,希图富贵,争名夺利,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又不畏天命,贪竞不已。得到之前,拼命想得到;得到之后,又生怕失去,因为得之不以其道,必然担心报复、报应,如此往往复复,自然心无宁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合群但不结党,小人结党却不合群。”

这里讲的“党”当然不是指现代社会的政党,而是指小圈子。孔子要说的真正意思是君子的交游不会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所以用不着也瞧不起几个人拉帮结派去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君子是仁者,仁者爱人,所以他自然跟大家的关系都很好,其结果自然是“周而不比”,小人则与此恰好相反,是“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义理,小人明白利益。”

做人做事是以“义”为标准,还是以“利”为标准,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但孔子并没有说得这么绝对,因为“义”和“利”并不是一定对立的,这个“利”如果是众人之利,它就变成了“义”。所以真正对立的是“公义”和“私利”。明白公义而不计私利,这是一个有德者必然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在位者,尤其是居高位的人,应当努力做到的,对普通老百姓则不能如此要求。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人的好事,不促成人的坏事。小人则反过来。”

此语也是千古名言,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人讲过,至今也不过时。一个人受人委托,准备提供帮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个重要的原则。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特别值得注意,不要只讲朋友义气,否则一不小心便会落入小人的境地,甚至成了违法乱纪的帮凶。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追求和谐而不追求一致,小人追求一致而不追求和谐。”

这段话文字很简易,道理却很深刻。“和”与“同”是中国古代思想中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和”是和谐,是多元共存,互相协调,互相补正;“同”是同一,一元主宰,排除异己,有我无他。君子追求“和”,而不赞成“同”;小人则追求“同”,而不赞成“和”。

孔子讲学图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容易,但要讨他的喜欢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到他分配任务给手下人的时候,他会根据各人的才具来使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讨他的喜欢却很容易。不用正当方式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喜欢;到他分配任务给手下人的时候,他却会求全责备。”

古今中外到处都有君子,也到处都有小人,孔子的生动描述我们随处可以验证,到今天也没有任何改变。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平和安详而不骄横,小人骄横傲慢而不平和。”

朱熹说:“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见《四书集注》该条)读过孔子这话,再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人,从他们待人处事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谁接近君子,谁接近小人。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小人向下通达。”

这句话字面很简单,解释起来却不简单,“君子”、“小人”到底是指在位者和平民,还是指有德者和无德者?“达”到底是通达的达,还是达到的达?“上”与“下”是形上、形下的上、下,还是向上、向下的上、下?常见的解释是两种:一种是君子通达形而上的东西,也就是“道”;小人通达形而下的东西,也就是“器”。第二种解释是说君子向上追求,小人向下沉沦。笔者以为第一种解释较好。实际上这句话的含义用现代流行的话语来解释,它要说的是君子注重精神上的追求,而小人则注重物质上的追求,跟孔子说过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相通。

孔子纪念邮票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却总是在别人身上找。”

事情没办好或者出了错误、纰漏,因此受到批评,是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还是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君子是到自己身上找,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小人则是到别人身上找,总觉得是别人做得不好,甚至想方设法诿过饰非,把功劳都留给自己,把过错都推给别人。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告诫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儒啊!不要做小人儒啊!”

儒者也有君子、小人之分。君子跟小人是人在道德品质上一个最根本的分野,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上、中、下,上者即君子,下者即小人,更多的则是介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中人。这里讲的儒者在那个时代就是读书人,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学者或知识分子。今天的学者或知识分子中有君子,也有小人,更多的是中人,人所共见,无须多说。孔子的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记警钟。不要以为读了几句书,就可以自称君子,如果不在道德修养上严加自律,就有堕入小人儒的可能。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一个君子可能在小事情上并不怎么精明,你不能从这些地方去欣赏他,但他的才德却可以担当重任。一个小人你不可授予他大任,但他并非一无是处,你可以在小的地方去欣赏他的才干。”       

这里讲的是观人之法,也是用人之法,很值得当领导干部的人细加思考。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喜欢用那些伶牙俐嘴、手脚灵便、提包打伞很殷勤的人,而对那些不屑于这样做,或者不善于这样做,但却真正有德有才的人视而不见或视而不识。结果是小人得到提拔,君子却怀才不遇,这真是令人悲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贵人,敬畏圣人的话。而小人不懂得天命,所以不敬畏天命,轻慢王公贵人,亵渎圣人的话。”

这一段讲人应该有敬畏之心。孔子说的“天命”就是命运、生死、未来等不可把握之物的总称,孔子说的“大人”在那个时代就代表法律,孔子说的“圣人之言”在那个时代就代表真理。一个君子对这些都怀着敬畏之心。敬畏表现在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上,是肃穆小心而不敢狎侮亵渎,表现在言行举止上,是稳重谨慎而不敢轻佻放肆。在巨大、神秘、未知面前保持敬畏之心而不敢狎侮亵渎、轻佻放肆,是一个渺小的人应有的自知之明,是一个脆弱的人应持的自处之道,也是一个愿意改善自己的人向前走的起点。敬畏之心是道德的起点,至少是起点之一。人有敬畏才会对自己有所约束,才会遵守社会的公约而不致放肆胡来。

(责任编辑:江南)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