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考古专家认为,这种形制的“棺”是具有“胡人”的丧葬文化因素,即汉人被“胡化”,这是北京大兴地区历史上民族间彼此交流、融合、学习的结果。这与历史上北京地区长期处于汉、胡杂居的社会现实分不开。 大兴墓葬群 3月16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外发布消息,北京市大兴区发现一处从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墓葬群,共有129座古代墓葬。墓地延续时间之长、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数量之多,墓葬形制种类和保存之完好,为近些年来北京地区所罕见。考古专家表示:在旧城区保护范围之外发现古遗址、墓穴十分可贵,这样大规模和时代跨度的墓葬群,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9座古墓为何保留完好 大兴古代墓葬群是2010年当地土地开发时被发现的,位于大兴区黄村镇三合庄村。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北京文物部门经过7个月的勘探,共发现古代墓葬129座。2014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古墓葬的发掘工作,受天气的影响,到2014年12月31日发掘工作结束,进入“冬歇期”。在这两个半月的勘探发掘中,共清理古代墓葬75座,其中东汉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辽代墓葬33座。 为什么在这个地区会完好地保留这么多古代墓穴?考古专家分析,这与永定河历史上多次泛滥、墓地被淤泥覆盖有关。不同年代的墓穴埋葬分层明显,最深的墓穴距离地表7米,浅的约4米多。 永定河从西北流向东南,由于墓地位置独特,位于河道拐弯的地方,容易受到水患的影响。据史书记载,永定河曾经宽300米,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一度形成严重的水患,被古人称为“无定河”“浑河”。史载永定河的泛滥主要在金元时期,这在此次发掘得到证实。 丧葬习俗打上“胡化”烙印 考古人员通过对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的考察发现,从东汉至辽金时期,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深深打上了“胡化”的烙印。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有东汉的砖室墓、唐代的船形墓,还有辽代的圆形墓。其中,唐代墓葬室内出现了斗拱、立柱等砖仿木结构,室内有桌椅、门窗、灯等砖仿家具装饰,像主人生前的居室一般讲究,这种墓葬只有在环渤海地区才能见到。最为罕见的是,在唐代墓葬室内发现了漆器。
发掘的7座东汉墓全部为小型砖室墓,用砖做成棺的样子,又称为“砖椁墓”。该墓葬最大的特点是“砖棺”均为梯形,南侧宽,北侧窄,南侧高,北侧低,和现今的葬具相似。考古专家认为,这种形制的“棺”是具有“胡人”的丧葬文化因素,即汉人被“胡化”,这是北京大兴地区历史上民族间彼此交流、融合、学习的结果。这与历史上北京地区长期处于汉、胡杂居的社会现实分不开。 墓葬群揭示大兴历史的繁华 这些墓葬群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兴地区?大兴在从东汉至辽金时期是什么样的历史状况?专家介绍,北京大兴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自先秦建县以来约有2400余年的历史。正是由于这片区域曾经在历史上非常繁华,才有了大量人口与墓葬群形成的可能。 这批墓葬除保存完好外,还颇具特色,如两座辽代墓葬的墙壁上都发现有精美彩色壁画。壁画底色为淡黄色,上面用红黑线条绘制了人物,还绘有桌子、椅子、柜子、石榴等物品,真实反映了1000多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据悉,目前北京地区发现有壁画的辽墓不超过10个,可谓稀有。专家称,由于北京地区出土完整的辽代壁画墓数量比较少,因此这两座壁画墓的发掘就显得格外珍贵。这次考古发现,揭示了这片区域历史上的繁华。如发现了带有铭文砖的东魏墓葬,由于这个朝代的资料非常罕见,这么清晰的铭文在北京地区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在详细鉴定后,可以丰富甚至修正北京的历史。 专家表示,大兴地区的这批墓葬群为今人了解研究当时大兴地区居住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丧葬习俗、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从而为确立和完善北京地区辽金时代的文化编年积累了材料。目前出土的墓葬、壁画、陶器、漆器等都很有价值,填补了历史研究空白。 在发现的129座古代墓葬中,目前还剩下54座墓葬没有被发掘,预计到今年5月底至6月初完成整个发掘工作,同时文物保护工作也同步开展。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