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沃土佳话 >

壮观的塞北林海(4)

时间: 2017-03-29 18:14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高世玲 点击:
  植树工作就这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个工程区都是一样的忙碌,乡亲们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随着丰源店乡植树面积的不断扩大,长梁、小厂、莲花滩、盘道沟、阳坡等工程区的植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此次植树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的如此顺利,多半功劳还是李宝金厂长。
  1966年,李宝金毕业于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后来就来到了沽源这块宝地,开始了他的林业建设生涯。当时这里仅有一小片天然次生林,而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5%的面积,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被改写的。1968年,黄盖淖公社的公社书记李炎到林业局亲自点“将”,要李宝金到黄盖淖公社任林业技术员。从此以后李宝金的人生,就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服的绿色故事。
  李宝金刚来到黄盖淖的时候,这里正是一年一度大风飞扬的季节。他眼睁睁看着大风刮出农民们辛勤播下的种子,农民们不得不种了一茬又一茬。就这样他积极的给公社党委出谋划策,提出“林先上,水大搞,土肥种要配套”的建设路子。首先大搞农田林网锁风沙,建设农民的生存保障线。公社党委同意他的方案后,他就身背罗盘仪,带领三名规划人员走向广阔的田野。他们早出晚归,爬山涉水过泥潭,历时一月竟步行850多公里,测量全公社29万亩农田。
  外业结束后,他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分运用,夜以继日的汇总、绘制图表。经过半月的奋战,一幅黄盖淖农田林网的宏伟蓝图摆在李书记的面前。于是一场有计划有步骤的农田林网造林战役,就此打响了。也正是这样,全县各个地区的造林活动也都拉开了帷幕。
  经过6年的艰苦奋战,李宝金厂长带领着老区人民把公社全部实现农田林网化,成为全县第一个林网达标公社,也成为张家口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典范。由于工作突出,业绩显著,李宝金厂长于1971年11月26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现在,当你登上黄盖淖乡南面的山梁,镶嵌在广阔大地上的绿色网格会尽收眼底:林成网,田成方,山梁上还矗立着一块黄盖淖乡1984年修建,又经历1994年重建的农田林网纪念碑,碑文记录了李炎、李宝金等人建造防护林和改造防护林的经过和功绩,最后两句饱含深情地写道:“受益不忘前人业,今立功碑记前人。”
  李宝金厂长是塞北林场的第一大功臣,是整个林海的给予者。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绿林成海;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蓝天白云;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现在的金色麦田。所以,沽源的林业之所以有后来的迅速发展,一多半的功劳都是李宝金厂长。如果说塞北林场是一个人,那么李宝金厂长就一定是这个人的心脏,他主宰着这个人的生死。
  在李宝金厂长的带领下,老区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树苗都被稳固在了沙土里。风沙也已经不再对麦田和庄稼构成威胁,沽源的周围就像罩上了一个透明的防护罩,把一切生物都死死的看护在这片绿色林海里面。但是这一片片的绿色恰恰吸引了牛羊的眼眸,他们会隔三差五不听话的往山上跑。所以政府决定每个工程区都找一些当地人来当护林员,保护那些还没有经历风雨的幼年树苗。而其中最有名的护林员就数王文华。
  王文华是塞北林场沽源分场有名的女护林员。2002年,塞北林场到村子考察造林机制,王文华第一个下决心在乡村植树造林。她卖掉牲畜并向信用社贷款,花费8万元承包了8000亩林地。后来王文花曾说:“现在荒山变绿了,村民生活条件也好了,造林积极性也提高了。”王文华身先士卒,为大家树立了一个积极奉献舍己为人的英雄豪杰形象。
  像王文华这样的护林员几乎每个站点都会有几位,他们主要负责山上林海的防卫工作。尤其是在清明前后,很多人上山烧纸拜祭是树木最危险的时候。那时的山坡全是干木,并且因为地势高所以风就会很大,只要有一点火星,它就会顺着风势带来漫山遍野的火光。这时候的护林员几乎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工作,没有工资也没有补贴,但是他们一刻也不会怠慢。因为他们知道这片土地上能长出绿洲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得来不易的绿林坚决不可以毁在一点火苗上。
  前不久一位姓宋的护林员去世了,我们很多人都去参加了他的葬礼。其中有一位花白头发的老爷爷,一直含着泪站在离逝者照片大约一米的地方,举着右手敬礼。我看着他因为年龄而佝偻的脊背,却硬是要挺的笔直,始终站在那里举着右手。那一幕,我的眼眶莫名的湿了,心里酸楚的揪着。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位宋爷爷和这位敬礼的爷爷都是退伍军人。他们1980年一起退伍,回到家乡沽源。后来又一起去当了护林员,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就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对林海的保护。
  这些护林员倾尽一生,就是为了保卫家乡能永远碧绿下去,永远脱离风沙的噩梦。他们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后世的每一个人,虔诚学习。
  这些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我们而去,他们无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都不愿意张扬,只想默默的永远活在幕后。但是我相信我们会一直一直记得他们,一代代的把他们的事迹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