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一统志》记载,滦河即古濡水也,源出独石东北山中,西北流至乌兰城(乌兰蒙语为红即今小宏城遗址),东折而东北经开平城(今蓝旗)……又记载,元时呼为上都河,以元时上都在水北岸故名,后又直讹名为山丹河矣(实为蓝旗境内称上都河,沽源境内称闪电河);《水经注》记载,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西北经御夷故城(应为今大宏城遗址)……左道连接两池沼(应为水泉淖和公鸡淖)…… 闪电河流域即滦河之上源。源头一出丰宁的古巴彦屯图固尔山;一出沽源长梁乡阳坡东五女河,其集神灵万物造化,纳天地自然精华,山涧一清泉,汩汩喷涌、甘冽醇爽。环高山、绕峡谷、穿林间、越草原、经内蒙、过承德,入潘家口水库,直流海河,润泽津门。 闪电河流域内的金莲川草原辽阔秀美,山丘延绵,曲流旖旎,气候凉爽。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雨打芭蕉的恬淡闲适,更有塞北牧野纵马驰骋、草原放歌的粗犷豪放,用老舍先生笔下描绘草原的绝世名句可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契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岁无定居,逐水草就”的生活习俗,成为辽、金、元逐代帝王游幸狩猎、会朝展亲的绝佳所在,同时也造就了“南有六朝古都,北有三代行宫”之说。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在金莲川幕府“招纳治国贤才,商讨治国之道”,一举成就了大元帝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也为世人留下了一段韬光养晦,奋发励志的历史佳话。元代周伯琦的“行宫临白海,金碧出微茫”、“金莲满川净如拭,銮舆岁岁两度临”、陈孚的“风吹滦水涌如淮,十万雕弓饮马来”、金赵秉文的“一色天连王气中,离宫风月满云龙”等诗篇都是闪电河流域历史的真实写照。 伫立转佛山,俯瞰金莲川大草原,一幅天然的大写意山水画卷:蓝天与白云相映相衬,远山与村庄相依相偎,清水与碧草相融相润;千曲百回的闪电河象银色的玉带蜿蜒曲折、波光粼粼,如银蛇环绕,似雨夜闪电,其景其境,韵致无限。元代就有“滦河源头九龙池”、“清滦悠悠北斗北,直疑银河天上来”等诗句形象地描绘出了闪电河的旖旎神韵。 大自然的神奇是需要用心灵去辨析、去领悟的,闪电河曲流就像一块带有沁色的美玉流光溢彩,像一册无字的史书引人入胜。这一道道曲流既是历史记忆的印痕,更是人类文明的升华,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岁月长河的洗礼,远逝的是历史,积淀的是文化。感悟滦河神韵不是简单的“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以情育韵”。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神韵之美、意境之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情由景生,物我交融,进而才“天地人合一,物我两相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鉴古照今,苍凉之感油然而生:遥想昔日的转佛庙古朴清雅、气势恢宏;强大的蒙古铁骑横扫漠北,踏过中原、挺进江南、远征东欧、一统天下的激扬豪情和慷慨气概已成过眼烟云。而今,残砖片瓦只是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无声的叹息。苍凉缘于岁月的流逝。 闪电河,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不息,犹如一曲生命之歌,回肠荡气,意蕴悠远。带走历史的那一弯弯水应该知道流向哪里,即便在旷野迷失了方向,也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因为其深知“虽违禹贡道,独与东海会”;那一弯弯水,天马行空,舒展自如,涤荡出自然之美,和谐之美;那一弯弯水富有诗的韵味,画的意境,似琴弦中颤飞的韵,琴弓上跳动的律;那一弯弯水融化岁月的沧桑,穿越时空的深邃,不受风尘诱惑的洒脱,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清风明月般的神韵,令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陶醉其中。 闪电河,滋养无数沽源儿女的母亲河,谱写沽源悠久历史、孕育金莲川草原文明的母亲河,挥洒着激情,酝酿着新生,构思着壮丽,汇入大海,最后化为了无限的广阔与浩瀚。 游人到此,无不惊叹叫绝,流连忘返,惊叹大自然的神功妙笔,流连于历史的风雨沧桑。真可谓“诗人到此惊无句,画家久悬难下笔”。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