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九连城村

时间: 2018-09-23 18:09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沫末 点击:

  出九连城镇北行大约3.5公里,即到达九连城村。本来正值秋忙季节,但地里只有联合收割机在忙碌着,过去那种镰刀挥舞、热火朝天的秋收场面已经难得一见了。
  进入村口,便有一股羊粪味儿飘入鼻孔。继续往村中心走,小巷内、村民家门口随处散落着羊粪蛋儿。当被采访的柳录老人提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二人台时,我忽然想起那首陕北民歌:“羊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了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呦招一招的手/瞭不见那村村呦/瞭不见那人/我泪个蛋蛋抛在/哎呦沙蒿蒿林……”
  据沽源县相关史料记载,九连城村原来叫“纳零股房子”,原因是1923年最早来此地的村民是从张北县纳零股房子搬迁而来。当时附近十里八村都归属太仆寺旗管辖。1958年深耕地时,在村东1公里处发现了大缸、铜镜子和铜秤砣,还有无数人和马的尸骨。后经县文物部门鉴定,这里是金代的昌州城遗址,因曾经的九座城池根基依然存在,故命名为“九连城遗址”,纳零股房子也从此改称为“九连城村”。2006年5月,九连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九连城建置于金初,有可能毁于元末的农民起义。因为《元史•顺宗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话:“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自山西出塞,连下大同、兴和塞外诸城”,一举攻占上都,“焚宫阙”。或许,当时被焚的宫阙就有九连城吧。城内南北各有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遗址,城南有大片肆井和作坊遗址。据村里老人讲,当地人家家户户都在遗址里拾到过铜钱,个别住户在解放初期还挖到过整坛的铜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人孩子农闲时便去遗址中捡拾人畜骨头,卖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遗址与村落互相守望,百年以来,九连城村里的人习惯于将九连城的毁灭归因于天火。历史的纷争与悬疑成为史书与器皿残片上各种象形的符号,前赴后继的探究历史的脚步在这片城池上踟蹰着,不知在瓷器的碎片与深浅、弧度不一的纹路里,究竟哪一条能直通历史的真相……
  民国初年,河北坝下与山西交界一带,不少人因饥荒流浪至坝上口外,这些人念念不忘家里亲人,人留在了塞外,也把二人台带到了塞外。九连城的二人台,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如今,不知当年村里的二人台名角张殿金,在半拉山收购蔬菜的繁忙之余,是否还保留着当年每年一次县、乡文艺汇演时的激动。但无论是否还在舞台上,从九连城村走出去的村民,都不会忘了那悠长高亢的二人台曲调,还有那飘荡着羊粪蛋蛋儿味道的农家小院。这一切都是浓缩在每个游子骨子里的乡愁吧……
  九连城村最早的村民多来自于万全县,也有从张北、康保等地迁徙而来的。孟家、温家、柳家和辛家来得比较早(大约在民国年间)。最早来的村民都是租种三号地一个外号叫“小老三”的地主的土地。现年八十多岁的温家三奶奶,曾经嫁到崇礼一大户人家做童养媳,遭受了婆婆的百般虐待。解放后,三奶奶争取婚姻自由,嫁进了温家,口外的日子虽然清贫,至少心灵和精神上是富足的,这就使得三奶奶迄今依旧耳聪目明,显得比村里其他老人健朗许多。
  与九连城村紧邻的207国道(张北至多伦段),是日本人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为占领整个满蒙修筑的。柳录老人1942年从康保迁来时,九连城村是日本人修筑公路的伙食基地。日本人物色了本地的地痞无赖,逼迫村民日夜劳作修路,多数村民受不了苦役和鞭打,偷偷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或其它值钱物件贿赂给工头。1945年,九连城村民清楚地听到张北方向传来苏蒙联军的炮声,被日本人残酷奴役的日子从此画上了句号。但是日子并未从此而安稳下来。1946年10月,九连城村附近村落的反动地主、伪乡长及伪乡兵队长等带领200多乡丁,将九连城农会主席赵志德、战勤队长王万玉、村长助手小刘活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连城惨案”。直至1948年沽源彻底解放,九连城村的人才过上和平宁静的日子。
  九连城村因打不出深层水,地表水水质较差,一口井仅够一家几口人饮用,村民自搬来只能一直种植小麦、莜麦和胡麻等大田农作物。遇到干旱年,农作物不及膝高,刚进秋天便草草收割了。村里留给人们最久远的记忆,就是一个“穷”字。过去穷,吃不饱饭;现在穷,经济收入无法和大面积种植蔬菜的村落相提并论。因为穷,村里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相对较少。村里小学的第一任公办教师辛文礼老师,在解放初期从丰宁县调到九连城村任教,使得这座古老遗址侧畔的小村落有了琅琅读书声。而今,因地质因素的限制,除了外出打工的壮劳力,一部分人还停留于农耕温饱状态,盼望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能给这个古风浩荡的小村庄带来一抹春色。
  2017年年底,九连城村270户540余人,将全部搬迁至镇政府所在地居住,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但是,许多村民仍留恋着这片弥漫着羊粪蛋蛋儿味的土地,时代的进步让多数人的乡愁与惆怅,表现为对断断续续飘在风里的《五哥放羊》的回味:
  “六月格里二十三/五哥(那个)放羊在草滩/身披(那个)蓑衣他手里拿着伞/怀来中又抱着(那个)放羊的铲//九月格里秋风凉/五哥(那个)放羊没有衣裳/小妹妹我有件哎小来袄袄/改来一改领(那个)口,你里边儿穿上……”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