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王保

时间: 2018-09-15 15:51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李富荣 点击:


 

王保村名的由来
 

  王保是沽源县莲花滩乡的一个行政村,东北距莲花滩7.5公里。在沽源历史上,王保是最早建立的村子之一,约在清康熙年间,就有人居住了。这里最初是蒙古人的马场,后来因蒙古人放垦成为汉民村落。
  王保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单是村名就很费人思量。王保原名王盖宝落、王音卜落、王安宝落或王爱宝落,之所以有这么多类似的名字,是因为名字本来是蒙语音译过来的,与蒙语实际发音有一定出入。“王盖”很可能是“杭盖”的谐音,意思是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川和树林的地方;“宝落”很可能是“宝力德”“宝力格尔”,也就是蒙语“水泉”的意思。合起来,“王盖宝落”就是一个既有蓝天白云山川树林,又有潺潺泉水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名字的蒙文意思描述得很生动,很美,也很准确。王保也确实担得起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
  文革时,王盖宝落改名为“双胜”。因为王保实际上由两个村组成(前营子和后营子),所以用“双”;“胜”有鞭策进步、不落后于别的村子的意思。但是,“双胜”这个村名并没有叫开,多数人还是习惯叫“王盖宝落”。文革后,王盖宝落被简称为“王保”,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山
 

  且不说王保的蓝天白云、山环水绕、青松翠柏和良田美池,先来说说西山的故事。
  王盖宝落的西山上有四五十个泉眼,这些泉眼流出的泉水实在是太多了,多到经常冲进村子,淹了院子,甚至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不知谁出了个主意,用锅盖住了几个泉眼,才控制住出水量,消除了水患。
  据说,西山泉水周围经常有一窝白小鸡。一只雪白的母鸡,领着一群雪白的小鸡,在草丛中觅食,村民们去抓,却怎么也抓不到。后来,母鸡和小鸡又突然神秘失踪了。自始至终,人们都不知道母鸡和小鸡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只是觉得很神奇,很怪异。
  另外,据说王盖宝落西山泉水上方有一个脑包,村里人经常从附近地里挖出瓦片、土灰等东西。前几年修风电,竟然从脑包里挖出了木头——原来脑包下面竟然是空的!据曲德意老人分析,这个脑包可能就是蒙古人的敖包,下面是放置祭器的地方,也可能这里曾埋过什么人,是座坟墓?
  神秘的西山究竟还有多少奥秘,多少未解之谜,现在看来是谁也说不清了。
 

庙和庙会
 

  王保的神秘之处不光在西山上,后山上的那座庙宇也很神秘。村里人说不清这是一座什么庙,是哪一年修建的,庙里究竟供的是哪路神仙,只知道曾经有一个铜铸的佛像端坐在大殿之上。至于是后来哪年哪月,什么人把佛像接走的,也无人知晓。
  庙的规模很是可观,有正殿10间,东西厢房各10间。庙里曾住过一个神秘的和尚,他既不吃泉水也不吃井水,只取“无根水”吃。《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说过:“井中河内之水,俱是有根的。我这无根之水,非此之论,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无根之水。”看来,无根之水就是天上落下来的水,包括雨水、雪水和霜露等。和尚不吃有根之水,却也食人间烟火,他也和王保人一样,吃着莜面窝窝蘸咸菜汤汤。
  解放前,这座神秘的庙宇曾被做过私塾书房。私塾的先生姓赵,后来去了米克图。但村里人对这些不太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一年一度的庙会。庙的正南方有一座戏台,每年的六月六,都要在这里赶庙会,唱大戏。那时候,各地客商云集,杂耍的,摆地摊的,以及各种手艺人,也都来凑热闹。有买的,有卖的,有高声吆喝的,有低声砍价的,有表演的,有看戏看热闹的,吵吵嚷嚷,非常热闹。
  王保六月六赶庙会,唱大戏,有祈求风调雨顺的意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王保的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文革期间虽有间断,但时间并不长。庙和戏台在文革时曾被拆除,现在又在原位上建起了新戏台,并且在新戏台上唱戏也已经四年了。只不过,现在戏台上表演的戏班子需从外地请来,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王保村有自己的晋剧团,不仅不用请戏班子,村里的晋剧团还常到外地演出呢。
 

晋剧团
 

  王保的晋剧团大约成立于清末。在好多人的记忆里,自打他们出生,晋剧团就热热闹闹地存在着。晋剧团的演员们,他们也清晰地记得:三花脸是张海爹,外号小红眼;唱黑的是雎俊;唱旦的姓张;唱红的有张老九、乔满玉;刘占元则是唱青衣的。村里经常聘请外地师傅来村里教戏,师傅水平高,徒弟学得也认真。当时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三下阴朝》《狸猫换太子》《杨家归西》《打金枝》《刀劈马家楼》《莲花庵出家》《杨八姐游春》和《空城计》等。
  王保村里一直流传着一个笑话:唱红的乔满玉有一次在碾房炒莜麦,灶膛内,红红的火焰舔着炒锅,炒锅内,备受炙烤的莜麦“劈啪”作响,乔满玉却手拿烧火棍,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眉飞色舞——早已进入了戏中的角色。结果可想而知,莜麦都被他炒糊了。
  王保人对晋剧团充满了感情,所以,这个乡村剧团一直坚持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大概是在解放前,有一次剧团经费困难,维持不下去了要解散,唱红的张老九把自家60亩地卖了,才把戏箱子留下,保住了剧团。他的儿子、孙子都唱戏。
  大集体时,王保人集体筹资,用布票换回布料,自己缝制戏服,置办齐了八蟒八靠和其他装备。据说,诸葛亮的八卦衣缝制得非常漂亮。在1968年和1969年的全县文艺汇演中,王保表现出色,不得第一,就得第二。当时唯一能和王保竞争的,就是同样唱晋剧的九连城米林大队。
  文革后,王保的晋剧团经过重组,每逢过年、赶庙会时,都会大放异彩。有一年过年时,剧团还被莲花滩、丁庄湾和大圐圙等地请去唱戏。虽然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中兴,但从文革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各地剧团纷纷衰微、解散的大背景下,王保的晋剧团还是没能抵制住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最终还是解散了。当年张老九用60亩地换回来的戏箱子,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不翼而飞了。随着戏箱子的丢失,王保晋剧团再也无力重组,从此彻底退出了王保村的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