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地局子

时间: 2018-09-15 15:13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王金海 点击:

  长梁乡地局子行政村位于长梁乡政府所在地北偏西约四公里处,辖三个自然村,分别是地局子、北营子和沙坑。三个村呈三角形分布,每村相距约二里地。
  从沙坑村的泉眼流出的泉水在滩里逶迤而行,人们亲切地把她叫做小沙河。每到夏天,滩里景色美不胜收。西滩是遍地的黄花,有水晶莲花、鸡蛋黄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东滩是满目的红花,有山丹丹花、野生刺玫。滩里还点缀着芨芨草和马莲花等,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这一带也是动物的天堂,有狐狸、狼、獾子等兽类,有野鸡、刘长腿、黄蛋壳、鹌鹑、地脯(老鸨鸟)、鸿雁、百灵鸟等鸟类。淘气的孩子们经常去掏鸟窝,如果掏到鸿雁窝,一窝就有十一二颗蛋呢,颜色发青,大小如鸡蛋。可惜的是,这些野生动物,有的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光绪末年,清政府在坝上地区大力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大规模开发土地,坝下关内的大批汉人蜂拥而至。这些拓荒者经历大体相似,或遭荒年暴月,或破产外出,有的三五户结伴到口外落脚,有的来投亲奔友,或垦荒或租地,集聚成村。农耕文明进入沽水沃野的中心区域,并向闪电河流域发展。由于长梁乡地处沽源东南部,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在这一时期建的村落有长梁村、地局子村、十里山村、西坡村。
  说到地局子,不得不先说说长梁李家店。李家店地处现在的地局子村以东三里处。民国时期,独石口北栅子盐局的孟总在这里开垦、置办了大量土地,并在这里建了一个盐局的分局(现有遗址),中转食盐。盐局投入运营以后,工作人员才发现这里地处涝湿滩,不适合盖房起屋,更不适合存储食盐,于是在盐局以西三里、北营子(当时叫张安营子,因为张安最早在这里开荒种地,1966年改称北营子)东南二里相对干燥、地基坚实的滩里建了一处盐库。现在盐库已经荡然无存,成为了耕地,当地人把这块地叫做盐房子地。村民们在地里耕种时,偶尔还能翻出一些青砖来。当时盐商们用骡车把盐从内蒙运来,贮存在盐库里,然后由孟总从北栅子盐局开出批条,这里的工作人员安排盐商把盐分运到各地行销。
  盐库建起不久之后,有本地(北营子)张家,有从山东迁来的孙家和唐家,有从丰宁(当时称热河)迁来的苏家、高家和王家在盐库南边不远处建了村落。因为孟总在这附近经商种地,又是盐局的管事,所以人们给这个村子起名叫地局子。
  后来盐局停办,李宪明(现居地局子)的父亲利用盐局办公地的房子开了一处车马大店,这个地方就叫成了李家店。1966年,李家从李家店搬到地局子居住。由于长梁公社曾在这片广袤的滩地上培育良种,也把这个地方叫做良种场,现在已经建成了养牛基地。
  1933年,日寇侵犯沽源,地局子归属“满洲国”。88岁的朱贵发老人清晰地记着,当时丰宁大滩警察署的日本人叫八木太君,老百姓叫他老八木。日本人为了管理奴役中国人,建立“绝缘体”,实行“集甲并村”,地局子村民全部集中到后长梁围子。给每个老百姓都办了“良民证”,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回。来检查的有本地汉奸,也有为日本人当兵的朝鲜人。他们坐在炕桌后面,屁股下面坐着马鞭子,让每个人背“良民证”上的日本字码,谁要是背不上来就会被他们用马鞭子抽。
  1945年,日本投降后,原来地局子的住户逐渐回迁。1948年沽源解放后,地局子隶属第三区小厂。1958年归属长梁人民公社,改革开放以后,地局子属长梁乡至今。
  地局子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她哺育了普通的百姓也造就了许多优秀人才。
  唐广才,1929年出生,地局子村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察军分区骑兵团文化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骑兵师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直属工作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1979年以后历任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我党秘密工作,解放后担任村支书,直到1975年才离开这个岗位,任职长达27年。
  聂志会,解放后在张北粮库工作(当时沽源归张北大县),后来沽源张北分治,到小厂脑包怀当粮库管理员(当时长梁归小厂大乡),1956年回村担任地局子第七生产队队长(地局子一直是后长梁大队的一个生产队,直到1981年才分开正式成为了一个大队)。这个生产队一穷二白,在聂志会的带领下,盖了牛圈、机子房(磨面的机房)、十多间库房,开垦了几百亩荒地。后来,村里一天的工分(一般是10分)能分两块钱的红,社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当时的长梁公社那可是拔头筹的。
  地局子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也经受了灾害的考验。
  1967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估当年一天的工分能分到两块五。没成想在秋天打场时,因柴油机漏油引发了一场大火,烧着了莜麦垛。据老人讲,当时火势大得吓人,整个天空都被映红了,三里五村的乡亲们都拼命地跑来救火。最终大火被扑灭了,可是莜麦垛却烧掉了多半。这一年,一天的工分只分了几毛钱。为了挽回损失,聂志会带领乡亲们盖了豆腐房,做豆腐。就这样,社员们的损失得到了有效的弥补。同时,豆腐房也成了村里人冬闲季节交流、开会、娱乐的场所。
  1987年9月10日,一场持续了两个半小时的冰雹将丰收在望的庄稼狂虐殆尽,房上的瓦砸碎了很多,大鹅被打断了脊梁骨,人们出屋时顶着的铝锅盖也被打得坑坑洼洼。村民张富在外劳作,无处躲避,要不是他母亲顶着毡子去找他,恐怕他就不能幸免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人们度过了难关。
  1988年,全村通电,人们纷纷购买电视机,虽然是十四吋的黑白电视,但在当时太令人羡慕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个古老又年轻的村子,在新世纪的号角声中,正以饱满的激情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