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二十里脑包

时间: 2018-09-13 21:32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黄生 点击:

  西辛营乡的二十里脑包村(有时简称二十里)位于西辛营乡的最西边,与张北县的三号乡接壤,省道S242过境。二十里脑包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分别是二十里脑包、王油坊和二九营子。这三个地名都与人名有关,王油坊村名的得来是因为有王姓村民开油坊,二九营子是一个小名叫二九的人最先居住而得名。二十里最早的称呼是小坝子梁,曾用名秦昌永,秦昌永是个地主,他最早移居此地,便以他的名字给村子命名。后来蒙古察哈尔部驻牧宣化、大同边外,沽源之地成为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群牧场,加之清朝后期开垦坝上,蒙古人占了这里,废其秦昌永的名字,改称二十里脑包。
  二十里脑包村名的由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在这个村子的西坡与张北小坝子东坡中间有一处蒙古人垒砌的敖包。“敖包”是蒙语音译,也有译成“脑包”的。其二是二十里这个地方位置较为特殊,东至西辛营二十里,西至张北三号二十里,南至二道坝二十里,北至黄盖淖二十里,故而称之为二十里脑包。
  从沽源下张家口最方便的有两条路,一条是二十里方向的这条路,过桦皮岭,也就是俗称的“前道”,即省道S242线(张沽线);另一条是过野狐岭,即为“中道”,称为S244线(半虎线)。清朝中后期,张库大道趋于形成,从大境门出来就是经由这两条路往蒙古方向走。大部分客商走张北这条路,也有少部分人走现在前道这条路。于是二十里脑包就成了这条路的一个必经之地,当时并无官道,只是小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来往的客商多了,有人就起了歪心眼。从清末民初直到解放,二十里这一带多有匪患,土匪二棒手众多。
  二十里脑包北边曾有过一座狐仙庙,庙不是很大,但是据说很灵验。当年,有一个关南商人到口外做买卖,回老家路过二十里脑包,听人说此地二棒手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被劫,轻者钱物被抢重者丧命。这个商人势孤力单,又带有财物,所以吓得够呛。但是家中有事,急于赶路,便硬着头皮经过二十里。当他路过二十里脑包山时,跪在脑包下叩头祷告:“老天保佑我平安过去,不受歹人打劫,来年小人一定建庙。”可巧,那天并无匪盗出现,他真的平安走过了二十里脑包,顺利回了关南。第二年,他做买卖又经过此地,便还了愿,出资修建了狐仙庙。打这以后人们都说狐仙灵验,过往行人及客商都来狐仙庙许愿上香,求得狐仙保佑,就连土匪二棒手也争着往狐仙庙扔钱以保平安。
  解放前期,二十里脑包匪患跳得更加厉害,土匪杆子二棒手盘踞在这里。二十里脑包村南有个朝南沟,沟有一里多长,土匪杆子经常在这条沟里出没。他们白天装好人,晚上出来打劫。今儿个你被劫了,明儿个他被劫了,一传十十传百,二十里脑包的名字越传越远。
  解放后,土匪被镇压,二棒手们也改邪归正落户为民,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二十里的王油坊已经搬迁至新村。经过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王油坊新村已经成为沽源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高大的牌楼,整齐的屋舍,平整的街道,亮丽的广场,处处显示出新农村的风采。同时,架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收入,一个和谐美丽的新农村屹立于省道旁边。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