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到年底。 立冬后,天很短,夜来得快,也走得长。做完《沽源地名文化》最后一段文字,关闭电脑下楼,没有回家,漫步在我常走的那条小路上。路上没有其他人,只有很冷的风和黎明前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 盘点近一年来的日日夜夜,心里萌生着释重后的欣慰和新的期待。 时光拽回到2017年3月29日,我为一项民俗文化工程的设计在山西考察。中午接到了沽源政协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让我做一本有关沽源地名文化的书。挂了电话,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和渴望让我在心灵深处特别兴奋和激动。探索历史文化之源,把沽源文化整理成一个系统,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我给自己人生晚年的一个承诺。 阳春三月,天像用水洗过一样湛蓝,几朵白云,涂抹着淡淡的银灰,飘在空中……原想趁天气好在太原多逗留几日,多看几个地方,但接到政协的电话后,决意取消原定的考察计划,提前返回沽源。陪我一起考察的几个学生,背地里嘟嘟囔囔说我是“火烧心”,我装着没有听见。 政协的领导,为人坦诚,做事实在。我和他们见面后没有寒暄,直接进入主题,他们让我出任《沽源文史资料汇编》和《沽源地名文化》的主编,并各自把基本想法、编书目的、时间要求及相关问题对我做了详细的交代。我没有推辞,因为我心里有数,他们是有担当、有作为、办实事的好领导,在他们的领导与支持下工作,心里踏实、敞亮,也有信心。说心里话,我真的没有想到新上任的政协领导,对沽源文化的认识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有如此抱负!我很受感动。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我还是愿意和这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共同扯起沽源的文化大旗。 春光普照大地,山川原野焕发出新的活力……年已63岁的我,又回到政协,担任两部书稿的主编。这是新一届政协领导对我的无比信任,是沽源文化事业对我的托付,也是沽源这片热土对我的期望和深情的拥抱! 按照政协年度工作的总体部署,《沽源文史资料汇编》和《沽源地名文化》都要在年底出版,时间非常紧迫。我了解政协领导,这是他们做事的一贯风格。我不敢怠慢,夜以继日地策划两部书稿的编纂方案及写作大纲。 方案出台后,经主席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在召开的全体政协委员会议上,由李海宏副主席做了专项部署和安排,动员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精神为之振奋。编书如同建房,做好这项工程,除领导们的重视和支持外,还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文化团队来完成这项任务,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会后,我以政协编委会的名义利用网络平台,在微信群、QQ群发出了组建“沽源地名文化团队”的倡议,得到了沽源文化学社、作家协会、诗词协会以及沽源文化圈内其他人士的积极响应。 五一过后,大地铺满了绿色,山川河流唱起了欢快的歌。浓烈的文化气息也感召着热衷于沽源文化事业的每一个人。王金山老师来了,南谏君老师、胡学文老师、郭郛老师、李哲峰老师、女作家张爱莲、田丽、冀海莲都来了,就连尚义县的文化使者李桂芬老师也来了。他们为沽源地名文化积极撰写稿件,提供作品。在这些知名作家和文化学者的热心参与下,由一群草根文人组建的“沽源地名文化团队”于5月16日正式成立。我们情感在一起,思想在一起,下乡走访调查,用心撰写稿件。这部《沽源地名文化》书稿,饱含了这个文化群体对沽源这方土地的无比热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从6月10号开始征稿,到9月30号截稿,在不足一百二十天的时间里,共征集到稿件128篇,达五十余万字,参与撰稿的作者近七十人。这组数字反映了编纂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我们能够算出篇数、字数,却无法计算出数字背后的日日夜夜、一字一词所倾注的心血。 金秋十月,硕果挂满枝头,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沽源地名文化》进入编辑阶段。为了确保作品质量,编委会专门聘请责任心强、文字功底扎实、具有编辑经验和水平的刘文军和胡海龙二位老师担任责任编辑,对所有稿件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核、修改、校对。他们为这部书稿的质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大量心血。 严把作品的质量关,是编委会特别重视、再三强调的编纂原则。在编纂方案制订之初,陈青山主席就多次找我谈话,反复强调要把作品质量提到关系沽源政协声望的高度,不要凑字数,不要看人情,书内绝对要采编高水平的稿件。要把编书这项工作看作是沽源政协以文辅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沽源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负责。如实说,我是很“护短”的人,他知道我这个“软肋”。为了防止采编稿件时非原则性的问题出现,凡是由责任编辑审核修改过的作品,都要提交给编委会成员进行严格审查。 11月1日,天上飘落的几片雪花,没来得及落地就融化了。为了提升作品的采编质量,政协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委员会全体会议,对首批上会的作品进行评审。会议严肃认真,政协主席、副主席、党组成员、秘书长、各科科长、政协机关干部、主编、责任编辑、作者代表参加会议。为一本书举行如此规模的评审会,在我多次担任书稿主编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会上分别对各篇作品从内容、思想、文体、语言等多方面进行了评审。就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责任,制订了8条改进措施。这次会议,对保证全书的整体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受益匪浅,感怀不已! 按出版时间要求,我们编辑组进入倒计时的工作状态,陈主席还是对稿件的质量紧盯不放。继第一次评审会后,又相继组织召开了两次评审会议,一次比一次细致,一次比一次严格。第三次评审会对所有采编的作品做了最后的评审认定。直到评审工作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漫步在小路上,任思绪游走。我想起了与我朝夕相处的李海宏副主席。她是我的直接领导,顶头上司。在这多半年的日子里,我们因为工作没少争吵,每次争吵都是因我态度不好而引起的,她以极大的耐心包容了我,谅解了我,仍以满腔的热诚帮助我,支持我的工作。还有那些和我一路走来的老师、作家、诗人们,我们之间不仅是文化里的友谊,更多的是彼此间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感激李富荣老师、樊桂云老师和黄生老师,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近一年来的万千感怀都沉淀在这部厚厚的书里。如若这部《沽源地名文化》算得上是成功之作,全在于政协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也在于所有作者和编辑老师的辛勤付出。 由于编纂水平所限,书内纰漏与瑕疵在所难免,但就其地名而言,毕竟是沽源的历史……帮助过我们的人很多,恕不一一具名,在此一并谢过。 风儿吹来,天色方亮,太阳的光辉洒在了大地上,也洒在了我们前行的路上。 贾富海 2017年11月30日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